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论文
第一篇
3篇
1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现状
在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很多问题不容乐观:①安全意识落后。部分煤矿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安全意识不强,对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够,重利益轻安全现象存在,存有侥幸心理,从而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②技术管理制度亟待完善。某些煤矿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建立不够科学,监管落实不到位,部分煤矿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导致管理水平长期低下,生产效益随之受到影响。③安全技术管理被动滞后。许多煤矿企业直至出现安全问题,才开展紧急动员,进行安全生产整改,导致安全事故悲剧重演。
2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煤矿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安全生产又促进技术管理,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发展,意义深远。
2.1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风向标”
煤矿安全生产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保证设备符合标准,操作规范,管理到位等,而这些都要从技术的角度分析、解决,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引导性,它为煤矿生产活动开展树立路标。
2.2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服务员”
企业发展的动力与职工的积极性是密不可分的。调动和发挥职工工作积极性,使广大煤矿职工热爱矿山,奉献矿山,就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保障。安全技术管理为职工们创建安全屏障,会调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矿业中最有力的力量――人为因素,更好促进产业发展。
2.3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检查员”
瓦斯、煤尘、水、火、顶板是煤矿生产的“五大杀手”,生产过程中稍有纰漏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如果按技术规范操作,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就能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3案例
1999年5月8日河南平顶山某第七采区掘进一队工人按照分工,一部分人在煤巷往掘进工作面运刮板输送机大件,一部分人在风巷掘进。工作面打眼、装药、放炮后,出现残炮存在,为处理残炮,联炮前为了检查炮母线导通,放炮员违规用放炮器放电实验的导电情况,结果产生火花,引爆瓦斯,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9人遇难,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08万元。小过失会酿成大事故。案例中火灾开始比较小,如果遵照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要点,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很容易控制住灾情,避免悲剧的发生。由此可见,遵守技术要点无比重要,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4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途径
4.1完善制度,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
4.1.1提高思想认识
实践证明,制度是企业管理及生存发展的根本,没有一整套有效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制,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首先要让全体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位,共同制定相关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建立以总工程师为负责人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对安全生产技术的领导,严格制度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促进煤矿业健康发展。
4.1.2加强培训考核
各级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就是最大效益,安全就是生命的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规范发展”方针,加强煤矿业主和职工的安全技术管理培训。切记培训不能只停留在表
面上,要严格制定培训、考试制度,采取定期培训,不定期考核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合格学员除继续学习外,还要与绩效工资挂钩,强化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4.1.3检查监督到位
各级监督部门要加强合作,成立联合执法部门,对煤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一律停产整顿,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原则,长期、积极对煤矿安全验收,做到有隐患不生产,有问题先解决,确保监察到位。
4.2规范管理,注重技术要点的落实
近年来,我国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很多与煤矿瓦斯有关,因此,加强煤矿瓦斯“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攻关点。“一通”指的是解决煤矿通道中的通风问题;“三防”则是指煤矿业瓦斯、煤尘以及火灾的防治工作。如何有效防治,技术问题排在第一位;要完善“一通三防”相关管理制度;量化细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加大对“通风”技术的管理。以通风技术管理为例:《煤矿安全规程》中对通风管理要求配套设备必须要有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和风筒、风门、风墙、风桥、风硐和调节风窗,必须同时具备2套同等能力的装置,一套作为正常使用,一套留作备用,主通风设备必须安装于地面,通风机井口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密封,保证正常运行。同时要对通风系统规划设计、通风网络分布、防尘瓦斯监控系统、管路布置等都要按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绘图,并进行归档管理等。而以上内容的处理都要围绕相关的技术管理要点才能顺利完成。通风系统管理工作做好了,煤尘以及火灾的管理就相对容易多了。
4.3更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的可靠性
众所周知,要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提升技术,靠技术改进采煤工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也依靠科技支撑,积极采用新采煤技术和生产设备,并给予推广和应用。如现代采煤新技术有:大型拉斗铲无运输倒堆技术、二型钢梁放顶煤技术、滑移支架放顶煤
采煤术、绿色采煤术等,采用新技术管理,具有优化科学方案设计、降低煤矿安全隐患、减少生态影响、提高生产效率等重要作用。如四川某煤矿加强科技创新,努力进行采煤技术研发,在实践中将传统的开采技术转换为机械化综合开采,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实现安全生产10年无重大事故发生,成为本行业发展榜样。
5结语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它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中,指引着煤矿发展的方向,只有不断加强技术革新,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煤矿生产的健康发展。
作者:莫礼仲 单位: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
1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缺少投入,综合管理有待加强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较大的资金投入,机电设备一直处于超期限的使用状态。然而在煤矿企业进行深度开采作业的过程中,那些完全超过使用期限的机电设备更加力不从心,这无疑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除此之外,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综合管理力度不够,使得机电设备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这种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造成对设备的管理比较混乱,对井口的把关不严格,处于放松的状态中;其次,技术管理的手段会比较落后,不能产生高效的管理,管理方法效率低,煤矿企业不能对技术档案和图纸资料进行安全、仔细的保护,导致资料的残缺;除此之外,一些矿井在管理上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1.2机电设备的监察力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其中也包括监察人员,正是由于煤矿企业的监察人员在对机电设备认识上的不足,再加上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而煤矿所需的机电专业性非常强,机电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阔,这就对监察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监察人员的素质要全面提高。但是也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有时没有详细地执行标准,没有使用说明。在一些情况下,有的会有一些回旋的余地,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这就难免会造成监察员在监察过程中对有些情况难以进行准确的把握。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员并不是一些中高层人员,相反,大多数人员都是从基层来的,他们因为有过多在基层的经历,所以有时候难免对下面的人员有些放纵。因为机电专业性很强,再加上又缺乏专业性较强的监察人员,除此之外,机电运输系统的战线一般比较长,范围比较广,一般企业会采用抽查式进行安全监察,这种方式会造成监察的随机性比较大,监察过程中缺乏全面性,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另外,矿井机电本身就是一个比其他专业复杂的专业,在进行监察时,一般都是对机电设备进行监察,监察机电设备是否失去防爆性能,这些都是从表面现象进行着手,忽视了深层次的问题,对管理制度、安全性能、动态情况的了解欠缺。
2为加强煤矿井下机电技术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2.1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最大安全隐患就是人员思想认识方面的差距,要让工作人员认识到思想要始终作为行为的先导,要让员工始终坚持这份理念,并具备创新精神。对安全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变革创新,用安全思想帮助员工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员工的安全思想防线能够更加牢固。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并对他们的业绩进行考核,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反复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煤矿企业要将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相关业务人员的档案制度要不断进行完善,如果煤矿企业有新员工的引进,务必要对新员工进行导向培训,不仅如此,还要对其进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强化培训,目的是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此外,煤矿企业还可以引进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