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36: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即在单元格S2 输入公式“=LEFT(B2,3)”,然后双击(或拖动)S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即可。班级等

级二合一 3.再做辅表-- 在图1所示的工作

簿中再新建一工作表,并将其命名为“等级”,在单元格A1中输入公式“=分数!A1”,回车,选定A1,按住A1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下拖至C840单元格,将“分数”工作表中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引用到“等级”工作表中(注意,千万不能复制粘贴过来,这样不能保持两表数据的一致性)。再选定C1,按住C1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拖至L1单元格,将语文、数学等9个学科科目引用过来。接着,在D2单元格中输入IF嵌套公式“=IF(分数!D2>=96,分数!$S2&&\分数!D2>=72,分数!$S2&&\分数!D2<48,分数!$S2&&\分数!$S2&&\。D2单元格中公式的含义是:看“分数!D2”单元格中的分数(即“分数”工作表中李悦的语文分数)是否大于等于96。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a”——“分数”工作表中S2单元格中的字符“201”加上“a”(“201”表示二(1)班,“a”表示成绩等级为“优秀”);如果不是(即小于96),再看是否大于等于72。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b”;如果不是(即小于72),再看是否小于48。

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d”;如果不是(即

单单元格中填入“201c”。

最后按住D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下拖至L840

小于72大于48),则在D2

元格,就可以将每个学生各科成绩的等级及所属班级都填好了 所需数据瞬间齐 4.最终统计-- 辅表制好之后,言归正传回到“统计”工作表(如图2)中,在A17到E28单元。 格区域中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再制作一小块辅助数据(如图2)

万事俱

备,下面开始班级总人数及优秀率、及格率等的统计了。仍以二(1)班优秀率为例,现在就改用这样的公式了“COUNTIF(等级!$D:$D,$B17)”,即对“等级”工作表中D列所有单元格进行统计(等级!$D:$D),找出值为“201a”(本工作表即具体做法“统计”工作表的$B17的值,代表二(1)班优秀率)的单元格数目。

如下: (1); 班级总人数(在B4单元格中

输入):“=COUNTIF(分数!$S:$S,A17)” (2); 优秀人数(在C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B17)” (3); 优秀率(在D4单元格中

输入):“=C4/$B4 100”(4)及格人数(在E4单元格中输

)

“=COUNTIF(

级!$D:$D,$B17)+COUNTIF(等级!$D:$D,$C17)”

(5)及格率(在F4单元格中输入):“=E4/$B4 100” (6)

低分人数(在G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 级!$D:$D,$E17)” ; (7)低分率(在H4单元格中输入):“=G4/$B4 100” 到此为止,其余数据通过自动填充功能,瞬间即可完成。

一表成,

终年用,一劳而永逸 5.方法点评--

(1)不同年级成绩统计的简单套用:比如,首先制作好了一年级的统计表,的内容更改为二年

级的通过复制粘贴将第一个工作表(“分数”工作表)

数据表,则二年级的成绩统计便自然而成。 (2)多次考试成绩统计的简单

套用:这次考试的统计表,到下次考试成绩统计时,照用不误,只将第一个工作表换成新生

如何对学生

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3) 教师应该知道的几种成绩统计分析方法 一、成绩段统计表 此方法常用,举例如下:

的成绩记载就可以了。

表:某年级某学科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统计(本卷满分100分)

30以下 分数段

100~9090~7575~6060~30 人数9161484 百分率17.631.427.515.77.8 (%) 从表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75~90这一分数段人数最多,有16人;60分(及格)以上有39人;60分以下有12人,其中30分以下4人,需要尽快补差等。

学中的公式是: 由于大家都很熟悉,举例从略。平均分可以了解各组(班)学生的平均水平是否一样。号为“R”)

是指一组数据中由最大量数到最小量数的距离(也就是中常说的最教学 高分与最低分的差)。R小说明离散程序小,比较整齐。 四、标准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值与它们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 平方根(符号为“S”) 公式: 上式中χ1、

二、平均分 在教育统计 三、全距(也叫极差)(符

χ2、χ3、?χn为学生的个人成绩,χ为学生的平均分,

n 为学生人数。如:

8384一组

8287888889899090 7385二组53888992959699100 上面两组学生的平均成

绩都是82分,根据计算公式,可求得两组的标准差分别 为2.79分和13.58分,说明第一组学生的离散度小,学生的成绩均匀。 五、差异系数标准差可以用来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的大小,但有两种情况这种比较毫无意义:一是两组数据的测量单位不同;二是两组数据的测量单位虽然相同,但它们的平均数相差较大。这时可用差异系数(用CV 表示)进行比较。 公式为:CV=S / χ ×100%(式

——

中S为标准差,χ为平均分)例如:某一测验,一年级的平均分是50分,标准差是4.12;三年级的平均分是80分,标准差是6.04。问这两个年级的测验分数中哪一个离 散程度大?由于平均数相差较大,不可以直接比较两个标准差,计算后得到一年级的差异系数是8.24%,三年级的差异系数是7.55%,显然一年级的测验 分数离散程度大。

六、标准分(用符号“Z”表示)平均值与标准

差用来考察与分析同质的统计资料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不同质的考试,如不同学科,或同一学

科不同考试意义就不大,这时一般 就要用标准分数作比较。 公式为: 例:有某生三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分别为70、57、45,三次考

试的班平均为70、55、42,标准差分别为8、4、5。如何看待该生的三次考试成绩的地位?如果仅从原始分数看,肯定认为第一次最好,其实不然,要计算出各次的标准分数, 才能说明问题。 根据公式得出: Z=(70-70)/8=0 Z=(57-55)/4=0.5 Z=(45-42)/5=0.6123 这说明,原始分数为70,其位置正在平均线上,而原始分数为57的,其位置在平均线上0.5处,而原始分数为45的,其位置在平均线上0.6处。

搜索更多关于: 如何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的文档
如何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r9g359feg25ui718xfz9x6b742rz501dya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