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实验班入学试题学生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7:24: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 ;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B= N.

压强

典例2(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两块相同的海绵分别置于相同的磅秤上,取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置于海绵上,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磅秤示数F甲、F乙大小及海绵下陷浓度h甲、h乙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F甲=F乙,h甲>h乙 B.F甲=F乙,h甲=h乙 C.F甲F乙,h甲>h乙

典例4.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一个密闭的圆锥形容器内装满了重力为G的某种液体。已知:圆锥形容器的容积公式为V=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侧面的压力大小为( )

A.1G B.2G C.3G D.0

典例5.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5所示,一阵大风吹来,竖直方向伞面可能被“吸”,发生形变。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1.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下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L/3,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2.如图6 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 A.甲放上时大 B.乙放上时大

C.甲或乙放上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是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A.立方体。 B.长方体。

C.圆柱体。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4.图4 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 8∶1 B . 4∶3 C . 1∶2 D . 4∶1

5.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内有一块冰。当这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小 B.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

C.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11

1πRh,,其中,R、h分别为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则32

图4

D.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6.如图所示,在一个开口锥形瓶内注入适量水,然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5N,现在将一个重为G1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6N,再将一个重为G2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7N.木块与瓶始终不接触,水也没有溢出,则( ) A.G2>G1>1N B.G1>G2>1N C.G1<G2<1N D.G2=G1=1N

7.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8.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

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3.(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丙对地面压力最大的是 ;密度最大的是 。如果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均选填“甲”、“乙”或“丙”)

4.(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 中新网2009年5月20日电:英国邮报》 19日刊登了一组照片,如图10 所示。灰鹅在飞行途中突遇强风,高胆大的灰鹅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动作——以飞行方向为轴线,横向转体180鹅脖所折服。请你思考并回答,灰鹅这样转体的效果是什么,为什么?

《每日这只艺度,但最

难的是——它的头部依然保持着正常飞行时的姿态!虽然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连世界上最优秀的体操运动员都会被其柔韧的2.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如图7所示:在研究浮力的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根据以上事实,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是 A.用力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B.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水越多,所受浮力越大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4.如图所示,将底面半径为2R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把高为h。密度为ρ(ρ<ρ水),半径为R的实心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 A.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为4πRρgh

12

2

3.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图7 乙

B.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ρgh

C.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πRρh D.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3πRρh

5.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盛有相同深度的液体,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1和S2,且2S1=3S2。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1,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1。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2,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2,且p2=2p1。将A球浸在甲容器的液体中,B球浸在乙容器的液体中,两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液体静止后,甲、乙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A、B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F2 ,ρ1<ρ2 B.F1 = F2 ,ρ1<ρ2 C.F1<F2 ,ρ1>ρ2 D.F1<F2 ,ρ1<ρ2

6.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可达到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km,具有无动力下潜上浮先进技术,具有近底自动肮行和悬停定位等多项先进功能.其中“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主要是在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重量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与要求调整.1标准大气压近似取ρ0=1.0x×105Pa,海水密度近似取ρ=1.0×103kg/m3,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下7km处的压强相当于70个大气压

B.若潜水器最快下潜的速度是42m/min,则到达7km海底需要4h.

C.潜水器在水面下处于悬停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深海潜水器和一般潜艇都是采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

7.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长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将木块虚线以下的部分截去,则( )

A. 木块和水面均下降,且下降的高度相同 B. 木块和水面均下降,且木块下降的高度更大 C. 木块和水面均下降,且水面下降的高度更大 D. 木块下降,水面上升,且变化的高度不相同

8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如图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M, 上面压有一铁

块m,木块浮出水面的高 度为h1(图a);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 块的下面,术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2(图 b);将细绳剪断后(图c),则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h3为:( ) (A) h1 +ρ铁(h2- h1)/ρ水 (B) h2 +ρ铁(h2- h1)/ρ水 (c) h1 +ρ木(h2- h1)/ρ水 (D) h2 +ρ铁(h2- h1)/ρ木

9.如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时,小球漂浮;当把它放入乙液体中时,小球悬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得浮力不相等 B.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10. 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5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A.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 B.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 C.只有少量次种漂浮 D.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

1、小明利用小试管、螺母和细线制成一个“土密度计”,用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土密度计”在酒精(ρ酒精=0.8×10kg/m)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2cm;“土密度计”在水(ρ水=1.0×10kg/m)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cm。“土密度计”在硫酸铜溶液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8cm。则此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 kg/m。

2..小宁为了研究浸入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将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粗细均匀的圆柱体金属块A,其长度为L。开始时,他将金属块A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的底部装

13

3

3

3

3

3

22

有一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实验时,他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放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再变化为止,立即关闭阀门B。在此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F1和F2,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金属块A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金属块A的密度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的过程中其示数F随圆柱体金属块A的下端侵入水中的深度χ的变化规律为 .

功与机械能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如图8甲所示,王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送往高台,放学回家的小鹏看见后急忙前去帮忙。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结果非常轻松地把重物推到了高台上。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王大叔克服重力做功较多 B.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C.小鹏做功的功率要大些

D.甲、乙两种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一样

2.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如图9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

匀速滑行,在横杆前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后分别从杆的上、下方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 )

A.起跳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匀速滑行时,人的重力与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 D.由于惯性,人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

3.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如图l3甲所示,小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问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ls内木箱没有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给木箱的摩擦力 B.1s~2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C.2s~3s内人对木箱的推力做功为6J

D.如果3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2007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如图所示,在河中间固定一个细长圆管,管内有一轻质活塞,活塞下端位于水面,面积为1厘米2,质量不计,大气压强为1.0×105帕。现将活塞缓慢提高15米,则在该过程中外力对活塞做功为

(A)50焦 (B)100焦 (C)150焦 (D)200焦

5.(2007青岛竞赛题)飞机、轮船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并不固定,当速度很大时,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要把飞机、轮船的速度增大到2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要增大到原来的( )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6.(2007青岛竞赛题)一辆娱乐电瓶车,工作电压为24V,工作电流为10A,效率为80%。电瓶车及人总重为2000N,行驶时阻力是总重的0.1倍,则此电瓶车水平匀速行驶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 )

A.83s B.833s C.104s D.以上都不对

7.下列几种现象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14

8.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W3

4.(2011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第六题,15分)随着新能源、低碳等理念的普及,小明设想出了一种完全以太阳能电池为能源的汽车,以下是他查到的一些数据:太阳辐射的总功率P总=3.9×10w,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1.5×10m,阳光穿过太空和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约为51%;太阳光垂直照射时,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约为15%;假设一辆太阳能电池车的质量约为750kg,期望达到的最高时速为72 km/h,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阻力约为车重的0.02倍,车身最多能敷设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约为8m,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已知半径为r的球的表面积为S=4πr)

(1).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对小明的设想进行分析与评价。

(2).你对他的设想有什么改进建议?

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

2

2

26

11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某次刮大风时把一棵大树吹倒了,需要两个工人把它扶起,工人们想到了如图l2所示的四种方案,每个人所需拉力最小的方案是 ( )

2.(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图5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夹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使用过程中,手把和夹爪分别是 ( ) A.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B.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C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3.(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体操、投掷、攀岩等体育运动都不能缺

少的“镁粉”,它的学名是碳酸镁。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都要在手上涂擦“镁粉”,其目的是 ( ) A.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

15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中实验班入学试题学生版 的文档
初中实验班入学试题学生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r9pi3ng3v83hrt8bf1m52amw9lhr30089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