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2012年高三教学质量调测
理科综合能试题
注意事项:
①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②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③本卷共20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0 分。在1—17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18—20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Zn—65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的形成说明了经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以送到细胞内 B.破坏线粒体内膜后,有氧呼吸过程还能产生大量ATP C.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D.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是一样的 2.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B 细胞缺陷,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B.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C.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三道防线都需要巨噬细胞 D.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二、第三道防线由于都涉及到免疫细胞,所以属于特异性的免疫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连接酶能将碱基互补的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获得目的基因一定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D.利用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可用来筛选含重组DNA 的细胞和转基因植物 4.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a 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5.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获得原生质体过程中,加入0.6mol/L 甘露醇的目的是保护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长期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物全能性下降的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变异 C.长期的动物组织培养,结果经常只能使单一类型的细胞保存下来
D.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连续细胞系大多数具有异倍体核型 6.在夏季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的净初级生产量,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
是光照强度下降 B.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 点所示的状态,则可
处于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2 年环保热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1 微米=1×10-6 米)的颗粒,
“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用“撕裂”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用这种方法从C60、金刚石
等中获得“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必将成为研究方向 C.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 D.分类方法、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
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再从上面倒出 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 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 值 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酸和
碱正好反应、取2—3 次的实验平均值,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D.固体药品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转移 9.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
素,甲、乙、丙、丁是它们两两组合而成的化合物,且能发生甲+乙=丙+丁的反应,乙、丙、丁的化学式分别为Y2Z、YW2、ZX4,丁的结构类似甲烷,0.1 mol·L-1 甲的水溶液pH 为1(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Z> Y >X B.Y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ⅡA 族 C.丁的稳定性大于甲烷 D.0.1 mol·L-1 甲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H+)=0.1 mol·L-1
10.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如右图所
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化了电能,且单
位时间内通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 B.电极A 的反应:
H2O + C2H5OH-4e- = CH3COOH + 4H+ C.电极B 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pH 值减小 D.电池反应:O2 —C2H5OH = CH3COOH + H2O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原子数均为7 个
,主链碳
B.能使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与甲基相连的碳碳单键变得活泼,被KMnO4氧
化而断裂
C.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D.1mol 绿原酸通过消去反应脱去1 molH2O时,能得
到6 种不同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B(g);△H,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 kJ 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A.反应A(g)???Eb kJ·mol-1,则△H=(Ea-Eb)kJ·mol-1
B.标准状态下,将0.1 mol·L-1 的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若混合溶液pH=7,则c(NH4+)=c(Cl-)
C.足量的锌铜合金与100mL pH=1 稀硫酸反应,反应3s 时测得pH=2,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3s 内产生氢气的平均速率是33.6 mL·s-1
?|c(F)
D.将浓度为0.1mol·L-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过程中,电离度(α)和Ka(HF)保持不变,
c(H?)
始终保持增大
——
13.工业上常用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Cr2O72和CrO42),其流程为:
已知:
—
?Cr2O42(橙色)+H2O (1)步骤①中存在平衡:2Cr O42(黄色)+2H+??—
???(2)步骤③生成的Cr(OH)3 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r3+(aq)+3OH (aq) Cr(OH)3(s)??一
???(3)常温下,Cr(OH)3 的溶度积Ksp=10-32;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 时可视作该离
子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加酸,将溶液的pH 调节至2,溶液显黄色,CrO42离子浓度增大
一—
B.步骤①中当溶液呈现深黄色,且2v(CrO42 )=v(Cr2O72)时,说明反应
?Cr2O72(橙色)+H2O 达到平衡状态 2CrO42(黄色)+2H+??—
—
??? C.步骤②中,若要还原1 mol Cr2O72离子,需要12 mol(NH4)2Fe(SO4)2·6H2O。 D.步骤③中,当将溶液的pH 调节至5 时,可认为废水中的铬元素已基本除尽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B.在真空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大 C.要提高LC 振荡电路辐射电磁波的本领,应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尽可能使电场和磁场分散开 D.当处于电谐振时,只有被接收的电磁波才能在接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15.2011 年11 月29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 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9 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
轨道。“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 颗静止轨道 卫星(同步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如 图所示),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 颗是中轨道 卫星,中轨道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的三个平面 上,轨道高度约21500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
约为36000km。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 )(一
2792)?0.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24 A.质量小的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比质量大的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要低 B.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中轨道卫星的周期约为45.2h D.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km/s
16.如图所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下表面涂有反射物质,右端垂直地放置一标尺,一细束光以某一角度
入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在标尺上的两个位置出现了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入射点左移(入射角不变),则两光斑间距将增大 B.若入射点右移(入射角不变),则两光斑间距将增大 C.若入射光由红紫两种单色光复合组成,则标尺上会有三个位置出现光斑 D.若入射光由红紫两种单色光复合组成,则标尺上仍只有两个位置出现光斑
17.如图所示为一个点电极A 与平板电极B 接入电源时的空间电场分布图,C 为A 到B 垂线的中点,D、
E 为同在A、B 垂线上的两点,DC=CE,F、G 处在DE 的中垂线上,FC=C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