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困惑与疏导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3:28: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困惑与疏导

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 JO URNAL OF THEPARTY SCHOO O C. P. C.

QING L F DAO MUNI CIPAL COMM TTE I E 2006 年第 1 期 No. 1, 2006 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困惑与疏导刘云平 李彩金 吴汉勇 ( 1. 2. 3.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42) 1 2 3 〔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和渗透, 历史转型期对传统的 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 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带来很大影响, 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选择关 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作为承担培养大学生的高校, 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模式, 通过切实有 效的手段和途径,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念。 〔 关键词〕 转型期 大学生 理想信念 价值观 〔 中图分类号〕G41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8—3642 ( 2006) 01- 0017- 04 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急剧变 化, 国内经济体制变革、社会利益调整和社会结构 重组, 导致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出现 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各国经济科技迅速发 展, 相互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使原来的意识形态 对抗趋于淡化; 经济全球化及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 的政治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使市场经济制度、西方 民主制度以及西方腐朽的资产阶级个人本位主义思 想在全球蔓延。受这种客观因素影响, 思想活跃最 少传统观念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巨大的冲 击, 使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 价值取向、 价值尺度、价值目标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 不同 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淡化、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 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 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 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念新的变化和特点的探究, 对于提高理论认识, 创 新办学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存在的收稿日期: 200601-12 作者简介: 刘云平, 青岛科技大学政法教学部副教授 ; 李彩金 , 青岛科 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教授。 问题 1. 科学精神弱化、理想信念淡薄 现代科技对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 重大作用, 而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却没有与之同步发 展, 相反算命、测字、看相等神秘文化却在大学生 中迅速蔓延和滋长, 这种精神状况对他们的思想境 界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消极影响。一些大学 生对共产主义信仰迷惘, 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认识不 足, 对政治漠不关心, 爱国意识不强。这些都是应 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2. 由过去重集体本位价值观转向重视个人权 利和利益 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 大学生不断养成自身的 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但与此同时, 部分大学 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不 懂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互相依赖关系, 缺乏集 体主义观念、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从某种意 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要求大学生具有很 强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助人 17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 JO URNAL OF THEPARTY SCHOO O C. P. C. QING L

F DAO MUNI CIPAL COMM TTE I E 2006 年第 1 期 No. 1, 2006 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自我与社会的矛盾冲突、物 质追求与精神

寄托的矛盾冲突、传统的生活观念与 现代意识的矛盾冲突、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理想 追求与行动的不一致常常困扰着他们。价值观交叉 和矛盾冲突说明他们的价值观还处在动态的、不稳 定状态, 迫切需要给以正确引导。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因素 分析 1. 社会转型期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影响 面对社会开放、商品大潮、体制改革、信息爆 炸、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 剧烈挤撞不能不使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 界处在动 荡、躁动、重组之中。改革开放加速了外来文化的 交流, 使一些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念涌进国门, 冲破 了传统思想观念中的故步自封、墨守陈规对人们思 想的束缚, 导致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加速了 其价值观的分化。大学生是传统思想包袱最轻, 对 新事物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 最容易通过文化交流 实现自身文化价值与外来文化价值的整合和调适。 加上法制建设和思想宣传未跟上, 难免在学生中出 现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 等不良倾向。不安心学习一心想赚钱; 为了赚钱不 惜搞欺骗投机; 学习怕艰苦、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追求高消费, 攀比名牌用品, 过生日讲排场, 沉迷 于谈情说爱; 只讲眼前利益, 缺乏远大目标, 学习上 急功近利, 轻视基础课、 政治理论课学习; 只顾个人 利益, 不顾集体和他人利益, 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 会责任感等。 2. 学校教育机制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势发展 高校是培养接班人的主阵地, 应根据社会形势 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及时转变教育理念, 调整 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但实践中高校在这方面显得 滞后。( 1) 随着市场竞争中知识的价值回归, 不读 书更无用已成为大学生的共识, 但大学专业设置与 社会职业变迁、人才需求脱节, 加上学分制带来的 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独立性不强的当代大学生 来说, 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很多学生的学 习生活是不充实的,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 枯燥、 乏味、没劲。历史课对于培养民族精神、激发爱国 热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中国这个具有优秀 为乐的良好品质。况且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也要从事 商品生产, 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也要有高 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个人的行为和活动是置身于 社会之中的, 个人的自我价值归根结底是社会价值 的一种个性体现, 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价值之外, 部 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他人和社会利益的 观念和行为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 3. 由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转向重利轻 义 中国知识分子一向重义轻利, 但当前市场经济 大潮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堤防, 不 同经济利益主体的差异和收入差异淡化了人们对社 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使一些人 的价值观转向了另一个极端, 不同阶层、职业人们 的心理期望与关注点, 已经从长远转向眼前, 逐步 由重义轻利向重利轻义转变。部分大学生受这种环 境影响也开始重索取轻奉献, 重个人轻集体, 重物 质利益轻精神文明, 这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也是不相适应的。 4. 由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体系转为崇尚 个体本位取向 过去人们绝对服从和盲目崇拜, 忽视人作为主 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社会大变革中, 个人 能力和自我价值有了更大展现空间, 个人积极性、 自 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多发挥机会。这使人的价值 观发生了改变, 不再消极依赖 、盲目服从, 但由于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个人至上、 金 钱至上和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一部分大学生只从 个人利益出发, 不顾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 不考虑 集体和他人利益, 一味地沉醉于自我设计, 结果不 仅最终丧失了自我价值, 也贻害于校园和社会。这 些大学生由于崇尚个体本位, 集体观念大为削弱, 公 德意识日渐淡薄, 文明程度较差, 责任意识欠缺, 更 不用说为人类崇高理想奋斗终生了。 5. 过渡时期双重价值

观互相交叉、冲突 在当代大学生身上, 道义型和功利型两种互相 冲突的价值观是交织在一起的。政治上的关注与淡 漠并存, 道德观上传统与现代交错, 职业观上的成 就感、体现自我价值与高收入的双重追求, 还有正 义与邪恶、勤俭与奢侈、文明与愚昧同时出现。理 18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 JO URNAL OF THEPARTY SCHOO O C. P. C. QING L F DAO MUNI CIPAL COMM TTE I E 2006 年第 1 期 No. 1, 2006 时也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个人实 惠。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也是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 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政治上、心理上不够成熟, 更 易受西方思潮影响相关。 4. 大学生处于尚未完全踏上社会的心理年龄 阶段, 其模仿倾向和从众心理对其思想影响相当明 显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相似性极强的同辈群体中, 在群体的压力和互动下, 个人往往放弃自己的某些 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 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 一致的行为, 在群体压力和互动的情境下, 重视群 体评价、对群体舆论敏感, 易冲动的大学生个体心 理特征正是模仿方式普遍存在的内在原因。同辈群 体对大学生影响最大最为普遍的是社会时尚, 大学 生中的某种文化样式, 无论是衣食住行语言交际都 是首先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流行, 而后逐步扩大, 最 终以时尚和流行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价值观 中。时尚虽然以某种物质特征或外显行为特征成为 社会的流行行为, 却表明了一种不容忽视的价值观 的变化。 5. 大众传播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外来文化通过大众传播 涌入国门, 使传统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受到冲击。原 先统一的、 正统的评价标准逐渐失去了其权威性, 历 来被人们嗤之以鼻的强调自我利益的价值标准悄然 出现。加之我国大众传播的管理尚缺乏科学有序和 法制化, 为西方文化传入创造了条件, 对大众传播 的接受和认可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代人对社会主义主 流价值观的理解。 中国历来强调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主张群体本位主义, 而西方通过大众传播向青年渗 透狭隘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 大学生择业观上的功 利性价值倾向、以物质收入 ( 实质是金钱) 来衡量 人的价值, 不能不说是这种传播的结果。 三、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途 径 1. 在多元价值观取向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 向 社会上多元价值观的存在, 不等于所有的价值 观都要提倡。在高等院校不能让多元价值观、多元 价值导向任其在学生中泛滥, 因为高校是培养高级 19 文化传统的国度, 大学生喜欢的具有培养世界观功 能的历史人文学科缺位, 历史课程在大学仅限于历 史专业的学生学习, 其他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知之甚少。这实质上是摒弃了优秀传统文化 对学生的教育。( 2) 过去教育过分注意对大学生知 识技能的传授, 忽视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就 是两课教学也存在浓厚说教的缺点, 使思想政治课 大大减弱了应有的功能, 导致社会本应有的主流价 值观的权威丧失。 两课缺少新的内容和鲜活的东西, 也使很多大学生对于两课学习存在厌恶之心和抵制 意识。( 3) 只重日常管理忽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 值观引导。 使大学对社会信息的过滤功能大大减弱, 使西方社会思潮乘虚而入。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到 尼采的扩张自我, 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到弗洛姆的 自我追寻, 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到合理利己主义, 已 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 并渗透 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之中。 3. 当前社会现实、 社会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影 响 任何一种价值观, 都是特定社会、时代背景下 的产物, 在急剧社会变革过程中, 新旧社会体制、 利 益格局、规范体系、观念形态并存、交替, 有时甚 至发生激烈撞击和冲突, 指导性的价值规范尚未建 立或完善, 在这种情况下, 人生态度、 义利观念、 婚 恋观念、择业观念、政治意识、道德准则、消

费娱 乐方式、人际关系和代际关系等, 都处在脱离旧模 式与重新形成之中, 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将会增多。 处于不同经济、文化、社交和社区位置的家庭, 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文化和道德 品质、参与什么样的社会群体和组织、确立什么样 的社会价值观念等。如个体户可能由于生活经济条 件的优裕给大学生形成重视物质享受的影响, 而单 亲家庭可能因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困境而对 大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和社会生存压力等。来自经 济尚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 他们的父母中不少人还 保留着小农经济的狭隘意识, 这必然在大学生身上 反映出来。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也是商品经济的产 物, 只要商品经济、小生产经济存在, 就会滋生个 人主义价值观。 市场竞争要求大学生自主自立自强, 这会激发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奋发进取精神, 同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 JO URNAL OF THEPARTY SCHOO O C. P. C. QING L F DAO

MUNI CIPAL COMM TTE I E 2006 年第 1 期 No. 1, 2006 应在大学生一踏入校园就开始, 从上课、寝室建设 到社会实践和党团建设等校园的任何活动都注重熏 陶大学生的意志、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要 根据市场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多一点实, 少 一点虚, 多一点具体知识少一点空洞形式, 并把有 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填补到必修课 当中。 教学应由单纯传授文化知识向培养有知识、 有 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才转变, 应改变政治理 论课单纯说教的状况,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 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 自觉地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和 人生追求紧密结合起来, 把个人的奋斗逐渐融合到 民族进步中去。应重视从学习到生活, 从教育到教 学, 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 并 建立全方位教育责任约束机制。 4. 针对大学生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加强集体主 义教育 一方面集体主义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是处理个人 与集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精神动力和思 想保证, 另一方面集体主义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 成为保证社会经济快速、 稳定、 协调发展的调节器, 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大学生的内在要求。学校可以 通过寝室文化、社团文化和班集体文化建设、维护 校园环境的整洁、专业知识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 手段培养学生树立爱班、爱校的集体观念, 进而增 强爱祖国、爱人民、为国家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生 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并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升华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责任编辑: 陈玉光 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传播基地, 决不能让腐朽的危害社会发展和人们身 心健康的非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我们要承认和正视 多元价值标准的客观存在, 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用一 元导向要求学生, 因为大学生价值观是分层次的, 他 们中有的人立志成为共产主义者, 有的志在成为有 益于社会的爱国主义者, 有的只求做一名不要去反 对社会又不亏对自己的合格公民, 有的只图个人享 受和安逸。因此,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 的导向和要求, 不能千篇一律, 搞一个模式, 但在 众多的价值标准中, 必须有主导性的价值标准, 这 就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2.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 忠于祖国的思想行为和情感, 许多仁人志士表现出 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 为国家的利益贡献力 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 神。我们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开展中华 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 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激发他们的爱 国之情、报国之志。在现实的生活中, 通过加强大 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 为他们处理好自己与他人和 社会的关系奠定心理基础。 3.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教育理念, 改革 教育模式

大学不仅是有计划有目的提供文化知识和职业 技能的传播场所, 更是提供价值标准和社会行为规 范为社会批量塑造优秀人才的机构, 担负着出人才、 出精品思想、出效益的多重历史使命。因此, 大学 20

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困惑与疏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rkdp7r15968ub00wpl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