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达到自己游戏的目标。 ……
四、我的对策
3―6岁的孩子正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是非观念仍很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因此这一年龄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今天我们根据幼儿规则使用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观察分析,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大班孩子游戏规则特点的对策,以此来促进教师观念转变和帮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规则,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对幼儿规则形成后的跟进策略又有哪些呢? 1.无痕强化,灵活迁移
在幼儿初步形成规则意识之后,需要教师看似无痕,其实有意的进行强化。在游戏结束之后就会在游戏分享环节,让这几位孩子在游戏经验分享上说说他们今天是怎么玩的,他们是怎么分工的?为什么这么分工 ?这样分工之后的游戏怎么样?再请张天诺来介绍一下他的“小金库”,为什么设计了这个小金库?为什么一定要用黄色长方体的木块来当“金条”?为什么那么坚持一定要用“金条”来“购买”商品。
通过游戏者自己的介绍将老师要传达的游戏规则意识无痕地教给幼儿,也更加容易被幼儿吸收。
同时我们也会利用谈话活动、游戏现场教学、游戏交流等多种途径灵活地将孩子们游戏中形成的规则迁移到多种不同的游
戏中去,从而生成更多的新规则。 2.尊重、支持孩子的约定
理解“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规则游戏的开发。游戏的规则制定和规则游戏的开发不能由成人来包办,而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和规则游戏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比如今天的“买卖”游戏中孩子们自己制定了“货币”规则;自己制定的人员分工;三个店员商量的物品的价格和不同形状代表的不同商品等。
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生成出来的符合游戏要求的规则,老师的放手给了孩子们很多自己做主的机会,也让我们发现更多的教育契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