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猜猜在小说中的有趣的动物故事中,会有何神奇之处。读读原著。
学习重点难点
1.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名著《骑鹅旅行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1】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骑鹅旅行记》的相关视频
2.有这么一个小男孩,非常调皮。他特别喜欢欺负和捉弄别人,连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动物们,他都不放过。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变成
了一个拇指一般大的小人儿,而且还骑着一只大鹅开始了一段冒险旅程。这就不得了了。你们猜猜,他会发生什么样的历险故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一篇长篇童话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
2.揭示课题
(板书:6.骑鹅旅行记) 3、齐读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走进有趣的历险世界,认识这位小小历险家!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没完没了:一个接着一个,完全没有终止。
乌合之众: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聚精会神: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初步解疑
【出示课件3】1.学生分成4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了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
(板书:鸡鹅威胁———————淘气顽皮
与猫决斗———————勇敢羞愧 牛群憎恨——————知错就改
抓住雄鹅—————善良勇敢)
(4)拓展延伸,小说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地狱谷的羊群”,发挥想象力,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
【出示课件4】2.师提示学习方法(或小组成员主动介绍方法) ①自由朗读。 ②逐个击破 ③注意合作
④在书上做批注,或在草稿上记下答案,以备交流。 ⑤人人都要参与。
⑥讨论时要注意倾听,谦让,团结,协作。 3.学生开始合作,师巡视。 四、交流总结,彻底解疑。 1.请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答案。
2.其他组的代表补充或更正,师注意做好记录。 3.对不能达成一致的地方,师指导讨论。 4.今天学习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5】1.小结:学语文即学做人,那么,你学了本文,对你学做人有什么帮助?
2.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小历险家,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们认识到做人要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就会有善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做到真诚待人,乐于助人。
【出示课件6】3.布置作业 (1)练笔------续写。
(2)带着自己的猜想,可以找到原著全文读一读。 (3)回家将本课童话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6*骑鹅旅行记
鸡鹅威胁———————淘气顽皮 与猫决斗——--————勇敢羞愧 牛群憎恨—--—————知错就改 抓住雄鹅———---——善良勇敢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