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一年级]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0:11: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2、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3、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以及它们所体现的社会观念。4、日本浮世绘所体现的独特视点。

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它国家的美术创作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不过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关于中国的人物画和风俗画的发展,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唐代仕女画的出现反映了唐代生活观念的开放性。因为这些作品不像魏晋时期的一些作品,主要是为了对女性进行道德教育而创作的,而是表现女性真实的生活场景。不过这些作品所反映的主要是宫廷女性的生活,而民间女性则并没有被关注。而到了五代时期,皇帝已经懂得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但是这些绘画都是表现贵族生活的。而平民的生活最早被关注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往往根据需求者的口味,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这一长卷。其它的诸如货郎土、牧牛图等等都是对普通人生活的表现。

而关于欧洲美术的世俗化发展,教材中主要列举了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的荷兰美术、巴洛克艺术以及18世纪的罗可可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表现世俗生活的比较典型的作品。例如拉斐尔的作品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的世俗化。艺术家们改变了欧洲中世纪表现神灵和信徒的符号化处理方式,用一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形象来诠释宗教的题材。而维米尔的作品反映了在17世纪的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出现的市民阶级对美术的需求。华托的作品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无聊。

此外,日本的浮世绘也是表现世俗生活场景方面的一类重要的美术形式。教材中主要向我们的展示了浮世绘画家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所遵循的独特视点,但是这个视点观察到的富士山有一种诙谐之感,实际上也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审美趣味。 教学建议

“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在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比较有兴趣。

第二单元 第4课 人间生活

■教学目标

1、 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 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 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历史和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

1、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流程:

1、 导入:教师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唐代的作品《捣练图》,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这些作品的不同之处。 2、 学生分析并回答。

3、 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人间生活”。

4、 理解主题:教师进一步分析作品《捣练图》,并且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从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妇女的发型、着装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

5、 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这幅作品,大致描绘出当时唐代妇女的头型、着装,并对形象进行一定的解释。此活动可以分小组,有同学们讨论完成,最后请同学们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6、 教师总结: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有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4页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 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内容?

② 画家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一幅描绘的生动而且细致入微的作品。(深入的观察)。

③ 这幅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7、 学生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 8、 教师总结。

9、 活动:让学生辨认教材中所列举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研究。学生把研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10、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同时代的作品(教材第34、35页)。

11、教师总结:指明我们对此类作品一方面要研究它画面中出现的形象,另一方面要研究它产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要求同学们课下按照这种方法完成“活动建议一”。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查阅的关于“活动建议一”的资料或者请一些同学讲述一下自己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课教学。

2、 教师展示乔托的作品《犹大之吻》以及拉斐尔的作品《阿尔巴圣母》,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幅作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 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第36页关于文艺复兴以及拉斐尔作品的资料。

4、 教师总结,并且补充一些关于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5、 比较维米尔的作品《厨妇》与《阿尔巴圣母》:教师展示并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1、主题;2、形象;3、形象出现的场景;4、所处时代以及其背景。

6、 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第36页关于17世纪荷兰的资料。

7、 教师总结:并且指明,维米尔的作品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处理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感人的感觉。 ◆注意:教师提问:

① 如果你是这个画家,你会表现一些什么样的形象? ② 你会突出形象的哪些细节来塑造这一形象。

8、 学生思考。教师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比如自己的母亲等等,让学生尽量要描述的详细一点。

9、 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描绘,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其中的很多形象和细节能够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

10、学生研究教材:阅读并分析教材第37页关于巴洛克艺术和罗可可艺术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提出如下问题: ① 这些作品是为什么人服务的?

② 它们表现的主要是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与维米尔的作品所展示的场景一样吗?

③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这两种艺术有什么共同点? 11、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

12、教师展示葛饰北斋的作品,请同学们与欧洲的作品进行比较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浮世绘的内容。

13、教师总结并补充一些关于浮世绘的图片和知识。

14、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节课的内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8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高中一年级]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rut49feoh47ty70kclt55mbv23ri50058a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