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一年级]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43: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2、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2.自我表达与画面内涵的联系 二、教法与手段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基于学生实际来设计运用教学方法”。基于授课对象为农村高中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 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2.教具:多媒体 投影仪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通过了初中系统的美术教育,已初步掌握一些美术技能,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动手能力,对事物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鉴别能力。

2.学法指导:课前安排学生搜集相关美术家资料进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能大胆交流与发言。个人思考、小组讨论 、典型发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片欣赏;

第一课我们讲到,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华图》。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华图》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新授 1、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提示: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拉—公元前15000年(史前艺术) 可能是画师本人留下来带有巫术性质的记号 埃—公元前1400年(原始社会)可能是工匠师本人,艺术家充其量都是工匠地位卑*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提问: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丢勒(正面)、普桑(半侧面)是男画家 、真蒂莱斯基(正侧面)是女画家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册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 小结:丢勒:将自己神化,自认是文化艺术的传承者,而不是画匠。 普桑:自我价值认同展示给观众绅士的形象,也不是画匠。

真蒂莱斯基:角色定位,强调自己画家的身份,是一个自立的女性。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思考讨论

中年以后的伦勃郎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三)师生同议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 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宫娥》:场地宫廷内,画家以第三者的方式出现(暗示画家身份)

《画室》:画室宫廷内,画家只是表现了自己是现实的一小部分(暗示画家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提示: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小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六)活动交流

完成“活动建议一”,师生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五、教学基本思路

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 (二)教学目标:

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对民间美术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正确鉴赏的方法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正确对待民间美术,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知道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造型语言,及珍贵的艺术品质,是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所在。是重点

2.如何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爱民族、爱国家的艺术情怀。是难点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通过了初中系统的美术教育,已初步掌握一些美术技能,对事物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鉴别能力。

2.学法指导:课前安排学生搜集身边的民间美术的作品和资料或图片进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能大胆交流与发言。并展示图片加于讲解。 三、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使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方式要多样化,要把传统的静态的教学转向动态的教学,因此我运用以下的方式方法: 1、教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全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本节教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自觉加入到保护民间美术的行列之中。本课主要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辅之于影片、实物和详实的图片。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将情景教学模式和影片教学模式及实物教学模式相结合。

3.教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民间糖画制作的视频片段进行导入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师:你们看过这种民间艺术吗? 生:……

(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状态)

经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再总结得出主要不同之处:纯手工制作、现场表演的影视。

(点题:民间美术) 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

(1)民间美术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别:

师: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课件展示) (意图: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一个概念)

师:它主要有这样几个类别: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

[高中一年级]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rut49feoh47ty70kclt55mbv23ri50058a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