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高校政治理 论课对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把握目前 网络 安全存在的问题是实施培养大学生防范网
络 诈骗意识的首要问题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目前网 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就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思想 政治 教育 ,通过调查了 解:大学生百分百上网,有网上交易行为的占总上网人数的百分之十 ; 上当受骗 的人数是有网上交易行为的百分之七。了解这些具体状况是采取防范措施的基 本前提。 ( 一) 大学生是网络诈骗案受害主体之一 在《第十 八次 中国 互联网络 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截止到 2006年6月 30日,中 国的网民总人数为 12300 万人。在我国的网民中,大专学历以上的占 86%\。中 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网络诈骗受害案大学生 为涉案的主体之一,大学生们痴迷于网络,对各种游戏、软件等兴趣甚浓,容 易被不法分子欺骗。 ( 二) 网络是诈骗犯实施犯罪的新领
域 骗子是自古就有的,互联网的诞生,更是让这些骗子发现了新的行 骗途径,关于互联网有句笑话 : “在网上,你不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 只狗”,更何况对方是一个能说会道的骗子 ?低犯罪成本、高隐蔽性、高渗透性 决定了网络诈骗比传统诈骗更能吸引骗子。 (三) 网络诈骗危害程度 大,范围广 通过一条简单的信息、广告即能吸引众多不同地区、背景 各异的被害人,其社会危害程度大于一般犯罪。如陈某、袁某两人在网上叫卖 自己根本没有的游戏高级武器装备,共作案 18起,全国多个省、市 80 余名玩 家被骗,被骗金额最少的 200 元,最多的达 3000元,总额万余 元。 ( 四)网络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 它运用网 络这种 现代 信息工具,利用某些人的急迫需要和投机取巧的心理,发布虚假 信息,引诱人们上当。由于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开放程度高,信息真实性难 以很快证实,以及现代科技外衣的迷人色彩,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后,极易 在较大范围造成严重后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防范网络 诈骗意识的直接途径 网络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 人们可以方便 快捷地了解和发布最新信息,各种各样的 电子 商务、网络游戏和博客等使人 们感到便利、神奇的同时,也充满了诱惑和陷阱,容易上当受骗。怎样使大学 生不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迷失自己,既不骗别人,也不被人骗,高校政治理论教 师首先就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防范意识的培养。 ( 一
)
教师的网络素质是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培养的关键 针对大学生网 络安全意识培养的问题,政治理论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网络素质。政治理论课教 师的网络素质,即教师收集、下载、处理、编辑和管理网络信息的能力,运用 网上信息服务于教学的能力,运用网络驾驭能力对大学生网上行为给予必要的 引导和教育,规范其网上行为,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 力,不轻易上当。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了解网上术语,例如 \
BBS 、“博客 (Blog) 、网络钓鱼 (Phishing) 。想和大学生在上网的问题
上有“共同语言”, 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质以适应教育的需要。政治理论课教师用自己在网上 吸收的正面的、积极的、健康有意义的思想内容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引导 他们在网上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有利的信息,引导他们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避免陷入“网络钓鱼设下的陷阱”。 ( 二) 教学环
节是培养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重要渠道 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针对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状况,结合教学内容,对他们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防 患于未然。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恰当的章节教育引导学生从世界观的角度认识网 络。 例如: 结合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论让学生自己讨论物质世界
和精神世界的关系,比较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及实质,讨论网络世界的 本质与人们行为伦理规范的联系。举例让学生感受网络诈骗的危
害。 依据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理论,说明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 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网络诈骗形式虽然隐 秘,但一样可以戳穿其犯罪本质。 通过法理讲解网络欺诈侵害 : 是以 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一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 额较大一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举案例让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特点、方式和危害 有深刻的认识。例如, 2006年发生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张洋 ( 化名)在网上购物时 不幸被骗 2000元; 大学生李智在网络聊天室里认识了一个网名一为“性感激 情”的女孩,他希望这个女孩陪自己过生日的夜晚。但是“性感激情”说,一 要想出来过夜就要先付 150 元的定金。李智按照对方说的账号将钱汇人之后, 对方却销声匿迹了,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