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都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普通地质学》试卷(第二套)
大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判断题(15分,每小题1分,在题后括号中画“√”或“×”) 得 分
1. 地球内部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增加。 ( ) 2. 风化作用就是风的地质作用。 ( ) 3. 颜色是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和折射的程度。 ( ) 4. 下侏罗统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为晚侏罗世。 ( ) 5. 曲流河是在河流的侧蚀作用形成的。 ( )
6. 冰碛物一般大小混杂,无层理,常保存有喜冷的植物胞子花粉及化石。 ( ) 7. 滨海带是海洋的主要沉积场所。 ( ) 8. 温度升高与静岩压力增加使变质岩形成片理构造。 ( ) 9.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 ( ) 10. 同一地点地震烈度相同的两次地震,地震震级越大,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越大。 ( ) 11. 火山活动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周期性。 ( ) 12. 因为横波不能在地核中传播,所以地核为液态熔融体。 ( )
13. 节理是矿物的一种力学性质。 ( )
14. 剪节理面与张节理相比,剪节理走向延伸较远,常发育擦痕。 ( )
15. 地面沉降主要是因为过度开采地下矿产引起的。 ( )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选项编号填入括号中) 得 分
1.地球内部的古登堡面是( )的分界面。
A.地壳与地幔 B.上地幔与下地幔 C.地幔与地核 2.岩石圈是( )。
A.指沉积岩、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的总和 B.软流圈以上的坚硬岩石
-1-
部分 C.莫霍面以上的坚硬岩石部分
3.矿物的( )是矿物在受到机械力作用沿着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A. 解理
B. 节理
C.断层
D.断口
4.规模最大的变质作用是( )
A、热接触变质 B、接触交代变质 C、动力变质 D、区域变质 5.在河流侵蚀地质作用过程之中,由于凹岸后退凸岸前进,( (
)之上,从而形成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覆于
A.河漫滩相沉积 C. 河滨相 B. 河床相沉积 D. 心滩相 6.根据褶皱的轴面与两翼产状变化分类中,背斜的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称为( )。
A.直立背斜 B.倒转背斜 C.倾斜背斜 D.倾竖背斜 7.构造盆地是指褶皱的长宽比( )。
A.小于10:1的向斜 B. 大于10:1的背斜 C. 小于3:1的向斜 D. 大于3:1的背斜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河流阶地由阶坎与阶面组成,阶坎上部是冲积物,阶坎下部是基岩的阶地类型为( )。
A.堆积阶地
B.侵蚀阶地
C.埋藏阶地
D.基座阶地
10.大洋中脊为( )类型的板块构造边界,日本海沟为( )类型的板块构造边界。
A.汇聚型板块边界
B.平错型板块边界
C.分离型板块边界
11.地层系统中年代地层的单位从大到小可分为:( )
-2-
A.群、组、段、层 B.宙、代、纪、世 C.宇、界、系、统 D.年、月、日、时
12.我国的黄土高原主要是( )沉积形成。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D、风成 13. 地下水最主要的侵蚀作用是( )。
A.化学侵蚀 B.机械侵蚀 C.生物侵蚀
14.如果岩层走向为150度,倾向SW,那么岩层的倾向为(A.60 B.240 C.330 D.60或240 15.现代大陆上火山喷发的主要类型是( )
A、熔透式喷发 B、裂隙式喷发 C、中心式喷发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得 分
1.岩石圈 2.阶地
3.解理
4.变质作用
5. 地震烈度
-3-
。 )
四、填空(15分,每空0.5分) 得 分
1.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可分为( )、( )、( )、( )等四种类型,其中( )占全球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2.根据岩浆岩中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 )、( )、( )、( ),花岗岩属于( )。 3.半深海带与深海带的沉积类型主要有( )、( )、( )。
4.地下水是指贮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空隙中的水,贮存地下水的空隙类型可分为( )、( )、( )。 5.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 )、( )和( )等四种。
6.常见的化学风化作用方式有( )、( )、( )、( )。
7.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 )、( )、( )。 8.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分为( )、( )、( )。
五、阅读下列地质剖面图并回答问题(15分,每空1分) 得 分
注:符号O、J、S等代表年代地层,F1、F2代表断层。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