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而是用反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练习: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 三是看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练习: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小学语文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三、修改病句
⑴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
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⑵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⑶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⑷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⑸ 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⑹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⑺ 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练一练】修改下列病句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小学语文
3、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4、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5、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态度。
6、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7、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8、“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四、扩句和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 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练习: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1、 周总理( )听汇报。 2、(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燕子( )地掠过湖面。
小学语文
4、 ( )战士们( )守卫( )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排列句子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小学语文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练习: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六、标点符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引号:
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
小学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