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操作.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汉字输入,会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会使用电子邮件.
●能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进行图形的制作,着色、修改,复制、组合。
●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能用计算机作文,会在计算机上进行文章的编辑、 排版和保存。
●了解网络的简单应用,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能用计算机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2.家政
(1)学习简单菜肴制作,并作简单评价,体验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能说出常见食品的种类,能分辨食物的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
●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身经历买菜(采菜)、摘菜、洗莱的过程,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
●能制作2—3道简单的菜肴,并作简单的评价.
(2)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习惯. ●能使用常用洗涤用品进行一些器具和小物件的清洗,并注意洗涤安全。
●能辨认常见纺织晶的标识,能在家长指导下进行一般衣物的洗涤、晾晒和折叠。 ●具有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3)学会使用家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会阅读简单的家用电器说明书,掌握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4)通过调查、讨论、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 ●初步认识货币的意义,学会管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钱. ●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懂得“货比三家”。
●了解家庭的收支项目,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 3.职业了解
(1)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
●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能说出职业的简单分类,能识别一些不同的工作岗
37
位,了解其工作流程.
●知道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成长发展的联系. (2)通过讨论和思考等活动,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知道学业与职业的联系.
●能说出1—2个创业案例,萌发初步的创业意识. 四、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基础
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昔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治,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家政部分的学习应当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务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如公益劳动可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职业了解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技术初步的学习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等。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内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几方面内容的渗透和融合.如技术学习与家政学习的统整,在职业了解过程中注意职业活动中的技术特征,在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劳动体验等。
四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要注重各年龄段在教育内容上的衔接和在教育方式上的协调。有条件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开发教学软件,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
38
育,并加强计算机在技术设计学习上的应用.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二)实施中的活动设计及其组织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指定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以学生参与典型经历活动为主要形式。
活动设计时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在保证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的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要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活动中去。 活动设计时需要注意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关系,正确处理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关系。
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类型的选择.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类型主要有:手工制作、模型装配、作品评价、产品推介;信息搜集、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讨论与辩论、见习与模拟;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幻想、技术作品鉴赏等.
可以采用集中课时或分散课时,以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要注意劳动与技术活动的整体规划。可以以一节课为时间单位来安排,也可以几节课、甚至更多节课来安排一个活动单元.
活动地点的选择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来说,应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专用教室. (三)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学习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努力使所有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都能有所进步。
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舞台。
39
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恰当地利用竞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
4.从所在地区、所在学校、所教班级、所教内容出发,突出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5.注意指导过程的创造性和指导形式的多样性。应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6.发挥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提高指导效果。
7.必须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学习的安全性。
8.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新的 资源,尤其要注意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教学材料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教具、学具等.
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也为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同时也为了在现有的国情下使劳动与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应当就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编写教材。
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征,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教材 的可选择性.
教材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有: ——体现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的特征 ——便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技术探究 ——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形成科学的方法与能力
——对教师和学生同时兼有拓展和挑战意义 教材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技术课程的特征组织学习内容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注意加强劳动教育,整合各类教育目标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