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且称取前只在左盘放纸片就调节天平平衡 B 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 C 氯化钠粉末不纯 D 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F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A、Fe和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2SO4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H)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A、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D、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故选C。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4.D 【解析】
试题分析:A.过滤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是错误的叙述,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的物质,不能去除可溶性的物质; B.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错误的叙述,为防止水体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是错误的叙述,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水的净化、水污染的防治、电解水的实验 5.C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原则可得,该反应,反应前有:1Mn、2O、4H、4Cl,反应后已知有:1Mn、4Cl,所以,X微粒中包含的原子种类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因X前有化学计量系数2,故X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选项C符合题意 6.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改变这一原则可以知道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7.A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故A不正确; B、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活性炭有吸附性,故B正确;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石灰有吸水性,故C正确;
D、氮气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正确。故选A。 8.B 【解析】
A.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B.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C. 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水分解生成单质,但是分解反应;D. 原子和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可能由分子构成,或由原子构成,或由 离子构成。选B 9.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干冰变小,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B、能够闻到气体的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C、酸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符合题意; D、蔗糖溶于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24g-4g=20g,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
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则X=4g,则反应表达式是乙?甲+丙,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
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丁增加了24g-4g=20g,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
8:20=2:5,故C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8g+32g+5g+4g=16g+X+5g+24g,则X=4g,故D不正确。故选D。 11.A 【解析】 【详解】
A、某种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该物质不一定属于碱,也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溶液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阳离子中质子数多于电子数,所以阳离子带正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因为氯酸钾加热分解得到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稀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A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详解】
A、Cu、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但无法确定Cu、Ag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C、Fe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Fe>氢;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氢>铜;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D、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蒸发结晶PD 【解析】 【详解】
(1)观察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用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
(2)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知,点P在该曲线下方,则在指定温度下,不饱和KNO3溶液所对应的点是P。
(3))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是30g,将40g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够溶解30g;将此溶液升温到30℃,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未溶解的固体溶解,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D。
14.(1)柠檬汁。(2)肥皂水(或洗洁精)。(3)属于。 【解析】
(1)柠檬汁、雨水的pH小于7,显酸性,柠檬汁的pH小于雨水的pH,酸性最强.故填:柠檬汁. (2)肥皂水和洗洁精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肥皂水或洗洁精. (3)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的pH<5.6,属于酸雨.故填:属于. 15. (1)①A ②不能 二者混合施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2)①光合 ②甲 CO2与NaHCO3不会发生反应,SO2与NaHCO3能反应,不但能除去SO2,而且还能增加CO2的含量,并且CO2可以与NaOH反应,不符合要求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碳酸氢铵(NH4H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为氮肥。
②碳酸氢铵为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所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草木灰呈碱性,所以二者不能混合施用,以防二者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2)①二氧化碳充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NaHCO3与CO2不反应,与SO2反应,不但能除去SO2,而且还能增加CO2的含量。所以甲可行。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乙不可行。 考点:化肥的种类、碱的化学性质 16.(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