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
①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金属是否剩余,而银不能和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气泡,故①错;
②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将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沉淀,故②错;
③由于铁和铝的活动性都比银强,所以在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单质,故③对;
④由于溶液是浅绿色溶液,可以推断有硝酸亚铁,铝的比铁活泼,所以铝应该先反应完了,所以一定有硝酸铝。所以一定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铝,可能有硝酸银。,故④错; 即题中所给的说法正确的只有③,即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7.D 【解析】
A、氧化钡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是金属氧化物,硝酸钡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是硝酸盐,故正确;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故正确;
C、由图2 可知,该技术实现了将NOx转化为N2,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
D、反应前氮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反应后以单质形式存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了,硝酸钡和氧化钡中的钡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故钡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D。 8.C 【解析】 【详解】
A.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处固体应该是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选项A不正确;
B.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选项B不正确;
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否则易导致生成的铁再被氧化,选项C正确;
D. 在整个实验操作中,c处的尾气应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否则易导致污染空气,选项D不正确。故选C。
9.C 【解析】
A、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汞元素:Hg;Ag是银元素;错误;B、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铁离子:Fe3+;Fe2+是亚铁离子,错误;C、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所以表示为NH3,正确;D、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而氧元素为-2价,所以可以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书写,得化学式为Al2O3,AlO错误。故选C。 10.A 【解析】
A. B.试题分析: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是正确的叙述;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是错误的叙述,可能是氢气和二氧化硫等气体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D.将某无色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0,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溶液;故选择A 考点:化学原理 11.C
【解析】A、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分类正确; B、硫酸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分类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分类错误; D、氧化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点睛: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2.C 【解析】
A、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乙是一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反应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②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④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③的转化不只是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的,错误,符合题意,故C正确;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 13.A
【解析】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钙和水,但是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C、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D、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热、发光,但是不是燃烧.错误. 故选A. 14.B 【解析】 【详解】
A、在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8,即该粒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该选项正确;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镁离子符号可表示为Mg2+,该选项错误;
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元素属于同一周期,上表中所列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该选项正确;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5.C 【解析】 【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失电子都不太容易,所以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 B、X是氮的元素符号,N; C、由图可知氧的质子数为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4、5、6、;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等于A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 【解析】 【分析】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因此A是硝酸钾,B是氯化钠,C是熟石灰;(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详解】
(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
(2)如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反应消耗B烧杯中的水,与A烧杯无关,所以选A。
(3)欲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铁架台 2KClO3
MnO2? 2KCl+3O2↑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 B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
和停止 b NaOH 25g 【解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铁架台;
(2)若用装置A需要加热并且试管口没有棉团,适用于氯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2KCl+3O2↑;排水取气法收集时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说明已满;
(3)制取氢气用稀硫酸和锌粒,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B.该装置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控制装置中的压强,使固液接触或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端导管导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并且氢氧化钠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所以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4)解:设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为x,
CaCO3100xg80%?2HCl?CaCl2?H2O?CO2?44
8.8g10044?
xg80%8.8gx=25g
答: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为25g。 18.D 置换反应 CuSO4 32g。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金属资源的保护,置换反应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A、 (1)青铜的锈蚀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有关,埋藏环境中的氧气少与宝剑保存完好的原因有关;B、剑身曾经过防锈表面处理,能减缓宝剑的锈蚀,与宝剑保存完好的原因有关;C、材料(青铜)本身不容易生锈,与宝剑保存完好的原因有关;D、埋藏环境的压强比较恒定,与宝剑保存完好的原因放无关。
故选D。
(2)反应②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3)①当滴入上述稀硫酸至图中A点时,碱式碳酸铜还未完全反应,烧杯内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CuSO4;
②当滴入上述稀硫酸至图中B点时,碱式碳酸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
196196g?10%? x=32g 320x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2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Ca(OH)2+2HCl═CaCl2+2H2O CaCl2、HCl IV 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演示实验]
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猜想与假设]
猜想 I: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 CaC12 猜想 II:盐酸过量时有CaC12和HCl;
猜想 III:氢氧化钙过量时有 CaC12和 Ca(OH)2; 猜想 IV:有 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这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故填:;IV。 [实验探究]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