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模块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20:56: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模块综合检测(一) 第一至第五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B.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 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

2.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 ) A.5米

B.15米

C.20米

D.30米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中为等深线,数值越大,海拔越低,故选A。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程度,可判断礁体各处的坡度和地势。珊瑚礁应为外力(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E处位于礁丘突起处,其海拔为-36~-28 m,F点海拔为-20 m,两点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8~16 m。

2016年9月4~5日,中国在杭州主办G20峰会。据此回答3、4题。 3.杭州G20峰会举办期间 (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杭州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D.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少

4.我国在杭州主办G20峰会,对杭州的影响有 ( ) ①改变杭州的主体格局 ②促进杭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③促进杭州国际化水平 ④促进杭州气候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解析】3选C,4选B。第3题,杭州主办G20峰会期间,是在夏至之后,秋分之前,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杭州昼长夜短,但是昼渐短,夜渐长。第4题,G20峰会在杭州举办,不会改变杭州的主体格局,更不会改变杭州的气候类型,但能促进杭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

(2016·延安模拟)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m)。读图完成5~7题。

5.甲、乙、丙、丁四地黄土覆盖层最厚的可能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黄土高原民居窑洞冬暖夏凉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暖温带

B.降水少、晴天多 D.墙体厚、保温性能好

C.黄土表层吸热强

7.窑洞选址在图中丁处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C.地势平缓

B.位于阳坡

D.靠近河流

【解析】5选C,6选D,7选C。第5题,由材料可知,黄土覆盖层厚度应该是黄土表面的高度减去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的高度,甲地的黄土覆盖层厚度差值在0~40,乙地的差值在20~60,丙地的差值在60~100,丁地的差值在20~60,由此可知黄土覆盖层可能最厚的是丙地。第6题,窑洞冬暖夏凉是这种民居的特点,与当地的气候没有关系;黄土表层吸热强会导致夏天更为炎热,不会是凉爽,所以应该是因为窑洞的墙体厚、保温性能好。第7题,丁地与其他三地最大的不同就是黄土表面等高线最为稀疏,因此地势平缓,这样有利于修建窑洞。

(2016·衡水模拟)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 ) A.东

B.西

C.南

D.北

9.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 ) A.(70°W,75°N) C.(75°E,68°S)

B.(75°E,80°S) D.(105°W,80°S)

【解析】8选A,9选B。第8题,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影子最短;极地考察应该在极地气温高、昼长较长时;结合12月可判断位于南极附近,南极附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影子朝向正南方;图中照片影子在左侧,太阳应该位于右侧;结合东南西北方位,可判断该照片从东方拍摄。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拍摄时该地为12时,中时区为7时,则该地经度为75°E;休息12小时后应该是当地0时,物体还有影子,说明该地为极昼;南极圈只有在12月22日为极昼,则12月为极昼,最有可能是较高纬度地区。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左图)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右图)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10、11题。

10.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11.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解析】10选C,11选A。第10题,湿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在山顶和山麓,植被覆盖较好,而“腰身”地势陡峭,难以形成土壤和生长植被,并不是植被遭破坏,A错,C正确;丹霞地貌是构造运动的断层及升降运动所形成,并非河流下切,B错;岩石硬度和风化差异,在干旱地区可形成风蚀蘑菇,而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和砾岩,在构造运动中形成断层和节理,由风化侵蚀形成裸露的“腰身”,D错。第11题,干旱地区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在常年累月的作用下丹霞地貌变得“圆头圆脑”,正确选项为A。

【知识拓展】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指由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

下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14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模块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s44t1kl6d9bpag891bi6tck19hpxv003i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