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北航道位于北冰洋附近海域,因此一般人们出行都会选择在气温比较高的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相对安全,同时位于极地东风带,自东向西航行,节省能源;同时气温高,冰川消融,利于航行且安全。
答案:(1)成因: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或答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容易发生扰动,下层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吸引大批鱼群的到来。
冬季渔业生产不利条件:冬季气候寒冷,风力大,操作不便;水温低,洋面、港口易封冻;多气旋、锋面活动,多阴雨天气。
(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3)纬度较高,靠近北冰洋,受冰川侵蚀作用强;沿岸风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 (4)夏季。 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海冰面积小;盛行极地东风。
24.下面图1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图2为某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简述该河的水文特征。
(2)简析乙段和丙段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的成因。
【解析】第(1)题,图例中显示有冰川,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河流为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有季节变化,夏季气温高为汛期,有结冰期,为内流河。第(2)题,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和水流速度呈正相关,水流速度大,流水沉积作用弱,颗粒大的能够沉积;水流速度慢,流水沉积作用强,颗粒小的会沉积。
答案:(1)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水位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乙段为河流出山口,流速较快,流水沉积作用较弱,较大颗粒的沉积物在此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大;丙段水流较缓,流水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颗粒较小。
2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6月20日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的市场供应。1970~2010年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比重逐年下降,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中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下表示意中国稀土矿比重分布状况。
类型 轻稀土 重稀土 (1)说明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 (2)根据表格简述中国稀土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3)我国自限制稀土出口以来,很多稀土工业部门受到影响,试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应从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生态等角度回答。第(2)题,从稀土南北分布、主要省区分布等方面归纳稀土的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我国稀土企业大多是粗放的开采企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企业,限制稀土出口,许多企业库存积压、利润下降甚至倒闭。
答案:(1)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总量在减少,减少出口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我国稀土出口创汇总额较少,减少出口有利于发展我国稀土的深加工工业(调整结构),进而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增加收益;减少稀土出口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2)中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方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
(3)我国稀土企业大多是粗放的开采企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企业,产品价格低廉,一旦减少出口量,本地市场供过于求,很多企业库存积压,资金难以周转,相继减产(或破产)。
26.(能力挑战题)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环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
分布状况 内蒙古白云鄂博83%、 山东微山8%、四川凉山3% 南方9省3%(云南、贵州、广西、 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 回答问题。(14分)
(1)从气候、水文和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甲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3)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湿热的气候决定了该地的水文和植被特点。第(2)题,乙地与甲地自然带都为热带雨林带,其形成与地形、信风和暖流有关。第(3)题,丙地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虽然地处沿海地区,但降水稀少。
答案:(1)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该地的热带雨林景观;充沛的降水使该地的河流径流量丰富且流量较稳定。
(2)乙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乙地形成了与甲地相同的热带雨林带。
(3)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难以获得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