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下图中符号“ ”代表( A )。A. 分模线 B. 分型线 C. 拔模斜度
6. 从铸件结构方面考虑.下图铸造收缩率最大的是( A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7. 质量等级以外及不满足订货合同规定的要求的铸件称为( C )。 A. 废品 B. 等外品 C. 不合格品
8. 模样上的( C )不需要计算铸造收缩率。 A. 工艺补正量 B. 加工余量 C. 冒口
9. 下列尺寸公差代号中精度最高的是( A )。 A. CT1 B. CT5 C. CT10
10. 砂芯上不与金属液直接接触的部分是( B )。 A. 砂芯本体 B. 芯头 C. 芯撑 四 名词解释(15 分): 1.内浇口的吸动作用(5 分)
答:当横浇道中的金属液流向内浇道附近时.会受到内浇道的吸动影响. 产生一种向内浇道流去的“引力”.这种现象称为内浇口的吸动作用。 2.自补缩能力
答:灰铸铁在共晶凝固过程中.石墨以片状析出.其尖端在共
晶液中优先长大.产生体积膨胀.绝大多数直接在初生奥氏体枝晶或共晶 团的液体上.并推动液体通过枝晶间通道去补缩由液态和固态收缩所形成 的小孔洞.这就是自补缩能力。 3. 压力铸造(5 分)
答:其实质是使液态或半液态金属在高压力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冲填压 型.并在压力作用下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
. .
4. 金属型铸造(5 分)
答:是指液体金属在重力作用下.充填在用金属材料所制成的铸型.随后 冷却、凝固成型而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5.内冷铁
答:将金属激冷物直接插入需要激冷部分的型腔中.浇注后该激冷物对金 属液产生激冷并同金属熔接为一体.最终成为铸件的组成部分。这种激冷 物称为内冷铁。
五 问答题(25 分):
1. 熔模铸造型壳的主要要求有哪些?(5 分)
答:对熔模铸造型壳的主要要求:1)具有高的常温强度.适宜的高温强度 和较低的残留强度;2)具有好的透气性和导热性;3)线膨胀系数小.热 膨胀量低且膨胀均匀;4)优良的抗急冷急热性和热化学稳定性。 2 说明铸件产生粘砂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10 分)。 3 设计铸造工艺时选择分型面应注意哪些原则?
1. 在机械制造中.根据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生产类型可分为三种.即——、 ——和——。生产类型的划分
除了与——有关外.还应考虑——。
2. 零件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有——、——、——、——。
3. 常见毛坯种类有——、——、——和——。其中对于形状较复杂的毛坯一般采用 —— 4. 基准根据功用不同可分为——与——两大类。 5. 工件定位的方法有——、——、——三种。
6.夹具上对于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是——、——、——和 ——。 7.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有——.——。
8.工艺过程一般划分为——、——、——和——四个加工阶段 9.工艺尺寸链的两个特征是——和——。
10.单件时间包括——、——、——、——、——。 1.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 )
2.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 ) 3.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 )
4.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了“自为基准”原则。 ( ) 5.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以每批调整一次。 ( )
6.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 ) 7.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 ) 8.工序集中优于工序分散。 ( )
9.工序尺寸公差的布置.一般采用“单向人体”原则.因此对于轴类外圆表面工序尺寸.应标成下偏差为零.对于孔类内孔表面工序尺寸.应标成上偏差为零。 ( ) 10.调质只能作为预备热处理。 ( )
1.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 A生产过程 B.工艺过程 C工艺规程 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
A .工步 B.工序 C.工位 D.安装 3.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
A.设计基准 B.装配基准 C.定位基准 D.测量基准
4.自位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作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这是由于( )。 A.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B.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C.能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 D.能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5.用( )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完全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只需要限制少于六个自由度的定位方案称为( )。
A.六个支承点 B.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承点
. .
C.完全定位 D.不完全定位 E.欠定位 6.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的情况是( )。
A.完全定位 B.欠定位 C.不完全定位
7.工件定位中.由于( )基准和(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A.设计 B.工艺 C.测量 D.定位 E.装配 8.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与( )有关。 A.本道工序要保证的尺寸大小和技术要求
B.本道工序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的位置误差
c.定位元件和定位基准本身的制造误差
9.试指出下列零件在加工中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哪个阶段。 (1)车床主轴(45钢)的调质工序( )
(2)车床主轴(45钢)各主轴颈的高频淬火(G54)( ) (3)车床尾架铸件的人工时效处理( ) A.粗加工前 B. 且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
C.半精加工后.精加工前 D.精加工后.光整加工前
10.工序尺寸的公差一般采用( )分布.其公差值可按经济精度查表;毛坯尺寸的公差是采用( )分布.其公差值可按毛坯制造方法查表。
A.单向 B.双向 C.双向对称
11.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称为( )。 A.基本时间 B.劳动时间 C.单件时间 D.服务时间
12.在生产中批量越大.则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 )。 A.越少 B.越多 C.与生产批量无关 1.生产过程 2.工艺过程 3.工序 4.安装 5.生产纲领
6.零件结构工艺性 7.基准 8.辅助基准 9.经济精度
10.工序公称余量
1.如图1—3—1所示零件.单件小批生产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所述.试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包括工序、工步、走刀、安装)。工艺过程:①在刨床上分别刨削六个表面.达到图样要求;②粗刨导轨面A.分两次切削;③刨两越程槽;④精刨导轨面A;⑤钻孔;⑥扩孔;⑦铰孔;⑧去毛刺。
. .
2.图1—3—2所示零件.毛坯为Ф35mm棒料.批量生产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所述.试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要求同题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①在锯床上切断下料;②车一端面钻中心孔;③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④将整批工件靠螺纹一边都车至Ф30mm;⑤调头车削整批工件的Ф18mm外圆;⑥车Ф20mm外圆;⑦在铣床上铣两平面.转90°后铣另外两平面;⑧车螺纹.倒角。
3.应用夹紧力的确定原则.分析如图1—3—3所示夹紧方案.指出不妥之处并加以改正。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