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
1.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
影响因素有:年降水总量、降水特征、包气带的岩性和厚度、地形、植被等。
降水总量大,降水强度适中,包气带岩性粗和厚度小,地形平缓,植被较茂盛时,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大;反之,降水总量小,降水强度太小或太大,包气带岩性细或厚度大,地形较陡,植被较稀疏时,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少。
2.影响河水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
影响因素有: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河床透水性、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河床过水时间。
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越大,河床透水性愈强,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愈大,河床过水时间愈长,补给量愈大;反之,愈小。
3.平原区确定入渗系数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各方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 地中渗透仪法,适用范围较广; 天然潜水位变幅法,适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平径流及垂向越流与蒸发都很微弱,不受开采影响的地段里。 4.画图说明泉的分类?
1-透水层;2-隔水层;3-坚硬基岩;4-岩脉;5-风化裂隙;6-断层; 7-潜水位;8-测压水位;9-地下水流向;10-下降泉;11-上升泉 5.影响地下水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
影响因素有:气候、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
气候愈干燥,潜水埋深愈浅,粉质亚砂土、粉砂等组成的包气带,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排泄区,蒸发作用强烈;反之,蒸发作用弱。
6.有一潜水含水层,潜水位为100m,其下部有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头为80m,二含水层之间有一层10m厚的弱透水层,其垂向渗透系数为0.001m/d,试计算单位时间水平面积上的越流量。
7.一潜水含水层,潜水位为80m,其下部有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头为70m,二含水层之间有一层5m厚的弱透水层,测得单位水平面积上的越流量为0.01 m3/d,试计算弱透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
习题八 地下水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激励: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激励。
3.响应:系统在接受激励后对环境的反作用称响应。
4.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5.地下水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二、填空
1.地下水系统包括 地下水含水系统 和 地下水流动系统 。 三、判断题 1.地下水含水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它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流动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 )
2.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结构;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主要是水势场。(√) 3.在势汇处,流线上升,垂向上水头自下而上由高到低,故地下水可由低处向高处流。(√ )
4.局部流动系统的水,流程短,流速快,地下水化学成分相应地比较简单,矿化度较低。(√)
5.区域流动系统的水,流程长,流速慢,接触的岩层多,成分复杂,矿化度也高。( √ ) 6.不同流动系统水流相向汇流处,流速迟缓有利于各种化学物质积聚。( √ ) 四、简答题
1.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有哪些共同点?
(1) 两者都摆脱了长期统治水文地质界的含水层思维,不再以含水层作为基本的功能单元;
(2) 力求用系统的观点去考查、分析与处理地下水问题。 2.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有哪些不同点?
(1) 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圈定,通常以隔水或相对隔水的岩层作为系统边界流动系统以流面为边界。
(2) 流动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含水系统受人为影响小。
(3) 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结构;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是自然地理因素。
3.在地下水流动系统中,任一点的水质取决于哪些因素? (1) 输入水质 (2) 流程; (3) 流速;
(4) 流程上遇到的物质及其迁移性; (5) 流程上经受的各种水化学作用。 五、论述题
1.为什么在分析和解决水文地质问题时应采用系统的观点? 2.叙述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动力特征和水化学特征?
习题九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动态: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区域。 4.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
5.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
6.负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地下水的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 二、填空
1.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 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 。
2.地下水要素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 水量、盐量、热量、能量 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3.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 补给 ,从而使潜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 抬升 ,水质 变淡 。
4.气温、湿度、风速等影响着潜水的 蒸发 ,使潜水水量变少,水位 降低 ,水质 变咸 。 5.潜水动态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补给量 大于 排泄量,潜水位 上升 ,旱季补给量 小于
排泄量,潜水位 下降 。
6.潜水动态可分为 蒸发型、径流型 及 弱径流型 三种类型。
7.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 大气降水量、地表水流入量、地下水流入量、水汽凝结量 。
8.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支出项一般包括 表水流出量、地下水流出量、蒸发量 。 三、判断题
1.地下水位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水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 ) 2.潜水位的真变化是指并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的潜水位变化。 ( × ) 3.潜水位的伪变化是指潜水位变动伴随着相应的潜水储存量的变化。( × ) 4.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时,随着远离河流,水位变幅增大。( × ) 5.当潜水的储存量变化相同时,给水度愈小,水位变幅便愈大。 ( √ )
6.河水引起潜水位变动时,含水层的透水性愈好,厚度愈大,含水层的给水度愈小,则波及范围愈远。( √ )
7.承压水由补给区向深部受季节影响越来越明显。 ( × )
8.在天然状态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平原或盆地,地下水径流微弱,以蒸发排泄为主,地下水动态常为蒸发型动态。( √ )
9.人类活动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态是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 √ ) 四、简答题
1.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主要有哪几类?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对含水层(含水系统)的信息输入,如降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人工开采或补给地下水,地应力对地下水的影响等;另一类则是变换输入信息的因素,主要涉及赋存地下水的地质地形条件。 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影响?
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补给,从而使潜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气温、湿度、风速等与其它条件结合,影响着潜水的蒸发排泄,使潜水水量变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咸。
3.影响潜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包气带厚度与岩性、给水度。
包气带岩性细,厚度大时,相对于降水,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与延迟愈长;反之,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与延迟小。给水度愈小,水位变幅愈大,反之,给水度愈大,水位变幅愈小。
4.影响承压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厚度、给水度、补给区范围、隔水顶底板的垂向渗透性。 离补给区近时,水位变化明显;远离补给区,水位变化微弱,以至于消失。补给范围越大,含水层的渗透性越好,厚度越大,给水度越大,则波及的范围愈大;反之,波及范围小。隔水顶底板的垂向渗透性越好,地下水位变幅越大;反之,越小。 5.写出潜水均衡方程? 并说明各项的意义? 五、论述题
1.说明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2.潜水动态分几种类型? 各类型有何特征 ?
潜水动态分:蒸发型、径流型、弱径流型。特点如下:
蒸发型: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明显,长期中地下水向盐化方向发展,并使土壤盐渍化。
径流型: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则不断趋于淡化。
弱径流型: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向淡化方向发展。
3.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地下水动态的? 4.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有哪些意义?
5.某水源地位于一正方形区域内,边长为10Km公里,区域面积为1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 降水入渗系数为0.2,地下水位埋深大,无蒸发。周边均为补给边界,单宽流量为5m3 / (m?d),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年1千万立方米,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 6.某水源地开采区为正方形,边长为15Km,区域面积为225 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mm,降水入渗系数为0.2,开采区西部和北部约180 Km2的地区,地下水位埋深2-3m,蒸发强度为 0.00008 m3 / (m2?d),其它区无蒸发,南部和西部为补给边界,其单宽流量分别为5 m3 / (m?d)和10 m3 / (m?d),北部和东部为隔水边界,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天700000 m3,进行均衡计算,确定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习题十 孔隙水 一、名词解释
1.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之中的地下水。 二、填空 1.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 陡 变 缓 ,岩性上由 粗 变 细 。
2.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岩性由粗变细,从而决定了岩层透水性由 好 到 差额,地下水位埋深由 大 而 小 ,补给条件由 好 到 差 。
3.天然状态下的洪积扇中,由山口向平原地下水排泄由 径流 为主转化到以 蒸发 为主。 4.天然状态下的洪积扇中,由山口向平原地下水的水化学作用由 溶滤作用 为主转化到以 浓缩作用 为主,矿化度由 大 到 小 。 5.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势由 高 变 低 ,岩性由 粗 变 细 ,渗透性由 好 变 差 。
6.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由 深 变 浅 ,水化学作用由 溶滤作用 为主变为 浓缩作用 为主,矿化度由 小 变 大 。 三、判断题
1.洪积扇的顶部岩性粗,补给条件好,渗透性好,地下径流强烈,埋深大,是地下水取水的有利地带。( × ) 2.洪积扇由顶部向边缘,地下水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到以蒸发为主,矿化度由小到大。( √ ) 3.在洪积扇的溢出带,地下水位埋深最浅,有利于蒸发浓缩作用进行,所以此带矿化度最高。( × ) 四、简答题
1.孔隙水的特点?
(1) 水量在空间分布相对均匀,连续性好 (2) 孔隙水一般呈层状分布;
(3) 同一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和统一的地下水面; (4) 孔隙水的流动大多数呈层流,符合达西定律。 2.洪积扇及洪积扇中地下水的特点? 由山前到平原有如下特征:
(1) 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
(2) 岩层透水性由好变差,地下水位埋深由大变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