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教师始终要把数学教学与当下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数学教师不能只是为了教而教, 不能只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要做到活学活用。如果还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死的知识的教学,欠缺具有 \实际意义 \的应用,那只会使数学与生活脱离, 而失去学习数学本来的意义,学生更不会感兴趣。所以,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展开细致的研究,用以指导现实的数学教学。 以上的这些感悟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有感而发产生的想法,具体是从一节数学实践课谈起。
1.实践教学的启示
曾经在有一节与学生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课,突发奇想的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数学实践课。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命名为《游戏中的智慧》。我设计了一些活动的环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把场景设定为游乐场的情景,从中不失时机的穿插了一些数学问题,只有学生很好的解决了实际问题才能进行它感兴趣的游乐项目。这样就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了饶有兴趣的闯关游戏。在授课时学生们出奇的活跃活跃,每一名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并且主动协作解决相关的问题。他们始终抱着游戏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有时会迸
发出创新的见解。就连平时比较沉闷的后进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争先恐后的完成我所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投入的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其实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只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不恰当的评价制度阻碍了学生这一天性的自由发挥。教师只要能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的这一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就能使学生主动的去学数学,用数学。 2.数学教学有待于加入生活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他们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小学生多方面得到有效进步与发展。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社会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他们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2.1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例如: ① 你要超市买 8个作业本 ,每本 5 角钱,一共要用多少钱? ②30名学生和2位老师去游乐场游玩 , 门票成人 10 元,学生8元,团体票5元每位,十人以上可以申请团体票。那么如何买票最划算?③ 家里要铺地面, 客厅50平米,用边长为0.8米的瓷砖需要买多少块。
2.2交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交给学生数学思想。要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离不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但是更重要是要交给学生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所遇到的数学实际问题。
2.3要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思想和行为。数学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它注重逻辑、推理来不得半点马虎。那么这是不是说就不要创新了呢?不是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是 \实践到创新再到实践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进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因素
3.1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夯实基础。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三角形木档子,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