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伊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川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2:02: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4.5公里,陆浑灌区总干渠、东一干渠、西干渠伊川段99.8公里。总适宜绿化长度212.9公里,每侧植树10行,占地10253亩。 3.三级廊道绿化

包括5条省道和伊河伊川段,总长214.7公里,包括省道145.7公里,伊河伊川段69公里。总适宜绿化长度203.5公里,每侧植树5行,占地3605亩。 洛栾快速通道城关段15公里,路东与伊河大堤之间全部绿化,形成一条绿色长廊,使人初入伊川便如置身绿海,顿觉神清气爽。

伊河绿化在伊河两岸大坝外侧,在原规划每侧植树5行占地10米的基础上,扩建为每侧50米的绿化带,起到涵养水源、保护堤岸和美化伊河景观的作用,共涉及全县8个乡镇的62个行政村,两侧总长69公里,适宜绿化长度66.6公里,总占地5059亩,其中,1221亩纳入生态廊道建设规划,3838亩纳入用材林基地建设。 4.四级廊道

包括县乡道和伊、洛河的14条主要支流以及灌区面积1万亩以上的10条灌渠。总长492.3公里,其中县乡道221.5公里,支流、灌渠270.8公里。总适宜绿化长度467.7公里,每侧植树3行,占地5435亩。 5.五级廊道

包括村道和斗渠,总长1541.1公里,其中村道1322.6公里,斗渠218.5公里。总适宜绿化长度1491.6公里,每侧植树1行,占地7694亩。 (四)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通过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适当增加常绿树的比例,采取平面与立体绿化相配合,绿化、彩化与美化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衔接,加强环城森林、城区绿化、街道绿化、街心花园、社区绿化、森林公园及搂顶、墙面的立体绿化建设,构筑以城区、近郊区为重点、近远郊协调配置,融城区公园、绿地、房屋和廊道绿化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

在城市周围,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营造城郊森林,或建设大面积的森林公园、游乐园等休闲游憩活动场所,改善城区的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伊川县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重点抓好以下工程: 1.城郊森林公园建设

在县城周边的荆山森林公园、西山植物园、凤山生态园、龙凤沟生态园、古城生态经济林采摘园、铝电工业园区防护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森林公园

面积,使森林公园面积由现在的6000亩发展到8000亩,环境保护林由现在的3000亩发展到3630亩,总计新增加森林公园和防护林带面积2630亩,使城西、城北的绿化林带连成一片,形成环城森林公园带,大幅度增加县城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提高绿化档次,改善县城绿化状况。 2.城区公园绿地建设

在现有程园、杜园、烈士陵园、伊滨公园和中心广场、杜康广场、鹤鸣广场的绿地基础上,新建河东公园、新区带状公园两个公园,占地639亩;将伊滨公园向南、北各延伸1公里,增加绿地180亩;在县城北、东、南出入口各建设出入口绿地广场,占地100亩;县城街道所有街道实行高标准绿化,新增加街旁绿地100亩。计新增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019亩。

总计城市绿化新增加绿化面积3649亩,其中,2008年绿化547亩,占规划任务的15%;2009年绿化731亩,占规划任务的20%;2010年绿化912亩,占规划任务的25%;2011年绿化912亩,占规划任务的25%;2012年绿化547亩,占规划任务的15%。 (五)村镇绿化工程

将全县359个村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部绿化美化,以村镇周围、村内道路和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绿化为重点,进行立体绿化、美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规划村镇周围建设宽10米的围村林,占地3806亩,绿化村内街道540公里,四旁隙地480亩,新建村镇公共绿地720亩。农村15.5万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外植树绿化。达到农村人均树木15株以上,全县四旁树木总株数1000万株以上。

总计村庄绿化占地5006亩。按年度分,2008年绿化1001.2亩,占规划任务的20%;2009年绿化1001.2亩,占规划任务的20%;2010年绿化1251.5亩,占规划任务的25%;2011年绿化1251.5亩,占规划任务的25%;2012年绿化500.6亩,占规划任务的10%。 (六)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

加强对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对郁闭度0.8以上的中幼林进行抚育;对疏林地、无培育前途的林分或灾害危害严重的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对生态地位重要的低质低效林,通过加强培育、科学改造,使其逐步形成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公益林;对立地条件好的低质低效林,通过加大投入,集约经营,使其形成速生、丰产、高效的商品林;对郁闭度小于0.5的低质低效林,实施封山育林,通过封禁、适当补植补造,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林分质量。

全县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规划任务56000亩,其中中幼林抚育35000亩,低效林改造21000亩。按年度分,2008年8400亩,占规划任务的15%;2009年11200亩,占规划任务的20%;2010年14000亩,占规划任务的25%;2011年14000亩,占规划任务的25%;2012年8400亩,占规划任务的15%。

三、省级林业产业工程

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致富,通过实施林业产业工程,提高资源利用率、林业生产率和林业产值,发挥林业的基础产业作用。实施以下4项工程。

(一)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

按照“速生、优质、高效”的要求,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实行集约化经营,促进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培育。

在伊河及几条大河沿岸、宜林地、低产田等地块发展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0.8万亩,涉及9乡(镇)42村,特别在伊河百里绿化林带及东、西岭阶梯地形交接处陡坡绿化带发展。 (二)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区域发展,规模经营的原则,围绕“绿色”、“有机”做文章,以效益为中心,向规模要效益,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系列化服务,干、鲜、果、药并重,名优特稀领先。以核桃、大枣为主栽品种,形成伊川林业特色。

2012年前加强对现有经济林的改造管理,新发展经济林0.8万亩,四旁栽植零星果树60万株,建果品加工厂一个,冷库2个,扩建果品交易市场2个,新建果品贮藏库6个,使经济林年产量达3万吨。涉及全县14个乡镇的46个村,特别在东、西岭阶梯地形交接处陡坡绿化带内发展。 (三)林木种苗和园林苗木花卉工程

大力发展园林绿化苗木和花卉种植,全县每年林业育苗和园林绿化苗木及花卉种植面积保持在15000亩左右,新建、扩建和装备伊川县中心苗圃、国营伊川县苗圃等16个骨干苗圃,建立无检疫对象苗圃10000亩,良种采穗圃100亩,无毒苗圃50亩,提高种苗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使全县造林绿化都能用上良种壮苗。完善环高速花卉苗木产业带。逐步扩大规模,形成气候,提高效益。

(四)森林生态旅游工程

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为主要目标,加强森林公园、生态园

区、风景名胜区和博物馆、展览馆建设,充分发挥伊川近距洛阳、交通便利的优势,重点开发度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加大宣传和投资力度,逐步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九皋山、龙潭沟、东印、绝金顶、刘窑水库、万安山等生态区及县城周边的森林公园,进一步提高荆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档次和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森林生态旅游的效益。

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林业经营之路。除重点建设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园林绿化苗木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省级林业产业工程外,大力培植发展木材加工业、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业,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林产品基地为依托,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和市场开拓相衔接的林业产业体系,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五、林业支撑体系建设

林业支撑体系的巩固和完善是林业大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重点建设好以下八个子系统。 (一)林业管理体系

林业管理体系是林产业建设的硬件基础。未来五年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县级林业管理机构,改善办公条件,使县林业局能随着林业生态建设而不断发展壮大,适应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林业管理机构,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使其在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力量、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上有一个飞跃。全县各行政村大部分村成立林果协会,指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加强林果业管理,推广新科技,开展技术服务,促进林果业的发展。

基本建成基于互联网的县林业门户网站,增强对外宣传和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建成集语音、数据、图象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体系,为实现林业政务、业务信息化提供分享平台。

加强数字林业技术体系建设,建立以林业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的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和森林资源、林业统计、工程项目等林业数据库体系。建立林业应急指挥(含森林火灾、重大破坏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案件、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及重大野生动物疫情防控等)、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疫情监测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林政资源管理、森林公安网络执法与业务管理、造林质量监测等应用系统和网上行政审批等电子政务系统。

完善林业网络及信息安全设施和防范保障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信息安全事故。

(二)林木种苗生产系统

经测算,完成全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约需苗木1800万株。在完善现有

伊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川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sqvy8ozfe7f2vc1ug0q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