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 新版 美术 教案 参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4:34: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点的大小、聚散的特点,能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点的聚散现象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过程与方法:欣赏生活中的点的聚散排列,了解点的聚散产生的疏密关系。在师生的演示探究过程中学会点的聚散排列规律,并适当尝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调动起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发现生活中的美,感知艺术创造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大自然,善于发现美的美,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点,及点的聚散产生的疏密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喜欢的方式表现点的聚散,感知点的聚散产生的美感

三、教学策略

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特点,结合本专题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策略应体现最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要体现“教”的策略,也要重视“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等基本环节,要体现师生教学活动以及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学习资源的开发和教学媒体的运用。可以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教学设计可参照下表格式。

1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1.收集生活中的扣子、图钉、小点的水果各种豆子等与“点’有关的物品,可以事先剪好的圆形 设计目的和说明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收集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收集与整课前准备 2.带喜欢的工具如毛笔,水粉笔等,教师带墨汁与水粉色即可 播放课件 1.一个人与一群人、一朵花与花的海洋、一个热气球与满天的热气球,学生思考发现什么?在广袤的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点。 2.欣赏探究:一个水果 一片叶子 一个石子 一条鱼都可以是一个点。看画面“点”的特点:点有大小的变化。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点吗? 理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到万事万物相对于大的空间多可以看成是一个点。 欣赏探究,加深对点的理解。 有效提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随意描述自己见过的点。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演组织教学 4.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个东西,都什么呀?扣子、图钉、小点的水果各种豆子等,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点。 5.演示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用毛笔、水粉笔、可以画出点,还可以滴出点,喷洒出点。用剪刀可以剪出大小不同的点。老师给予指导总结方法,用很多滴洒喷绘,贴方法做出的点。 示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兴趣。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探究出点的几种表现方法,为学生的创作做准备。 探究方法 做游戏,请同学生抓起自己带的东西,豆子、扣子、图钉,撒在桌面的一张图画纸上,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可以看一看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发现了这些点在游戏中找到点的聚聚散散以及聚散产生的疏密2 作品赏析 的聚聚散散(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你能说说什么是聚聚散散吗?再按照聚聚散散摆一摆。 这种点的聚散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 变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同时获得主动探究的乐趣。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通过欣赏分析,学生获教学检测 教师小结点的聚散产生疏密关系,使画面有节奏富有 教学拓展 变化,更生动。 很多艺术家就利用点的大小聚散创作出一副副奇妙的作品. 观看教材图例,电脑出示大图:欣赏美术作品中的聚散的现象,有很多大画家画出了点的聚散 1.热气球,摄影 康定斯基1图油画作品自由点大小,自由排列,分析点的聚散及颜色的运用2图点的大小疏密排列梦幻的宇宙 米罗点的疏密与线的组合,大小不同的点有远近,画面有深远的感觉 《瓢虫》学生作品,很有创意,引导学生大胆创想还得了艺术再现的生活的方法及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 联系学生的生活是美术课标所要求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以用什么昆虫如蜜蜂,小蚂蚁,来表现聚散《星空》,美的眼睛。创造机可以用粘贴的方法,《招贴设计中的聚散》点的散聚,会培养学生善于有规律排列. 展示学生作品,作品粘贴在黑板上,学生从点的关系聚散疏密等方面进行评价作为检测. 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点的聚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衣服,灯光,豹点,鱼纹,长颈鹿,石子路点的排列,疏密,艺术应用于生活中。 发现美。 3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董迎秋 黑龙江哈尔滨继红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点,运用点,通过自主发现探究点的排列规律,及带给人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在生活中找到点,感受点的魅力,通过师生动手实践中发现点的排列规律,在欣赏提升过程中学会运用点的排列规律,创作一幅奇妙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以致用,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种多样的点排列的规律及带给人的感受

教学难点:运用点的排列规律创作出奇妙的画面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上一节课基础上“点”的继续学习,仍然是从生活中找到点,给人不同感受的点。本课则是通过点的有规律排列,到组合排列成“形状与形象”,主要的学习策略是针对四年级学生愿意动手操作的特点,通过小竞赛运用多种方法画、剪、做、各种点,再经过自己尝试摆一摆找到点的排列规律。为了突破难点学生用点摆出形状和具体形象,再

4

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 新版 美术 教案 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syfx8td7l8mqar1rud16ehs64cxfu011y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