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渠道管理——理论与实务》习题集
第九章:渠道物流管理
1.不定项选择题
(1)AC; (2)B; (3)D; (4)A; (5)C;
(6)ABCDE; (7)ABCDE; (8)B; (9)C; (10)D 2.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问答题
(1)什么是物流?简述营销渠道中的物流功能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营销渠道中的物流功能活动主要有:①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指估计未来一定时间内,整个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需求量和需求金额;②订单处理。订单处理是商品分销的一个核心业务流程,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递、订单登录、按订单供货、订单处理状态跟踪等活动过程;③运输管理。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④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⑤分销配送。分销配送是指在商品分销渠道中,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制定地点的物流活动;⑥货物流及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退货物流是指对已采购但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退货,以及与已售出商品的退货有关的运输、验收和保管有关的物流活动;⑦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过程。 (2)简述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答:①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的特点是能够远距离运输大批量货物,而且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它在城市之间拥有巨大的运量和收人。从技术性能上看,铁路运输的优点有:运行速度快;运输能力大;铁路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连续性强,能保证全年运行;火车运行比较平稳,安全可靠;平均运距较公路运输长。从经济指标上看,铁路运输的优点有:铁路运输成本较低;能耗较低。铁路运输的缺点是:投资太高;建设周期长;占地多。因此,综合考虑,铁路适用在内陆地区运送中长距离、大运量、时间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一般货物和特种货物;从投资效果看,在运输量比较大的地区之间建设铁路比较合理。
②水路运输
从技术性能看,水路运输的优点有:运输能力大;在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通过能力几乎不受限制;通用性能强,可以运送各种货物,尤其是大件货物。在经济技术指标上看,水路运输的优点有:水运建设投资省;运输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平均运距长;远洋运输是发展国际贸易的强大支柱,战时又可以增强国防能力。水路运输的主要缺点是: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难以保证全年通航;运送速度慢,在途中的货物多,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水路运输综合优势较为突出,适宜于运距长、
运量大、时间性不太强的各种大宗货物运输。
③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的优点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汽车运输的固定成本很低,机动灵活;运送速度快,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投资少。公路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运输能力小;运输能耗很高;运输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公路运输比较适宜在内陆地区运输短途货物。
④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的优点是:与铁路、水路和管道相比,航空货运的固定成本较低;运行速度快;机动性能好。航空运输的缺点是:飞机造价高;能耗大;运输能力小;运输成本很高;技术复杂。 因此,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以及鲜活产品及邮件等货物运输。
⑤.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以管道输送流体货物的一种方式,而货物通常是液体和气体,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管道运输石油产品比水运费用高,但仍然比铁路运输便宜。大部分管道都是被其所有者用来运输自有产品。 (3)简述库存ABC分类法的原理?
答:ABC分类法不是简单地将货物分类,而是将库存商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实现有区别地管理和有效地达到库存管理的目的。简单而言就是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少数重要的物品上。由于它把库存商品按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A类库存、一般重要的B类库存和不太重要的C类库存三类,因此称为ABC 法。ABC分类控制法就是将所有库存物资按照物资的重要性及其占用库存资金量的大小划分为ABC三大类,釆取不同的方式对各类物资进行分类管理。这种方法能够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对库存物资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其中A类物资虽然仅占库存物资品种总数的15%,但其占用的库存资金通常达到70%~80%;B类物资品种数占到库存物资品种总数的30%,占用库存资金在15%~20%;C类物资品种占库存物资品种总数的55%,但其占用库存资金仅5%。ABC分类法是库存控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具有压缩总库存量,优化库存结构,降低管理成本的效果。
(4)简述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原理?
答: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供应链管理下的一种库存管理模式,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运作模式,是以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企业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为单级库存管理问题,通过掌控销售和库存信息作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相对于按照用户发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根据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做补货决策。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要求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并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信息、库存和物流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
(5)什么是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简述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答: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是对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是新的利润源。在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战略联盟,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它们通过信息共享,形成双赢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降低社会总的成本,避免了企业问的恶性竞争,提高了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
及全社会的效益。供应链向社会展示了现代的全新的流通方式。
供应链管理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供应链管理是适应现代生产方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流通方式,反过来,它的不断完善和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改变现代社会竞争的方式。现代的供应链管理使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社会竞争从企业的竞争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将导致这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供应链管理导致企业机构和供应链的重构。要真正实施供应链的管理,在企业内部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企业组织机构的重构。在企业外部要进行供应链的重构,选择好自己的战略联盟伙伴。规范相关的程序和技术,并对风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承担。 (6)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分析第三方物流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答: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三方物流生产和发展的基础:①第三方物流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当前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 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 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人到其核心业务上去, 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 其中包括物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 可降低物流成本, 完善物流活动的服务功能;②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进人20 世纪90 年代后, 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思想的迅速更新, 由此产生了供应链、虚拟企业等一系列强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理念, 既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 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有效的顾客反应等更高的要求, 使一般企业很难承担此类业务, 由此产生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第三方物流的思想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 资源配置) 不断变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实现了进出物流的整合, 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 加强了对供应链的全面控制和协调, 促进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性;③改善物流与强化竞争力相结合意识的萌芽。物流研究与物流实践经历了成本导向、利润导向、竞争力导向等几个阶段。将物流改善与竞争力提高的目标相结合是物流理论与技术成熟的标志。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逻辑基础;④物流领域的竞争激化导致综合物流业务的发展。随着经济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 物流领域的政策不断放宽, 同时也导致物流企业自身竞争的激化, 物流企业不断地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 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的出现。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历史基础。进入21世纪,随着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而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相比传统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更专业化,综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