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投资项目考察要点及投资决策标准
摘要:矿业投资具有长周期、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为了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矿业投资企业在矿业项目投资时,需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考察和评价决策标准。矿业投资项目考察要点一般包括资源储量、基础建设条件、采选技术条件、环保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决策标准也应按照上述各方面制定。
关键词:矿业投资;考察要点;决策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铁矿、铜矿、金矿和大宗农用矿产短缺情况加剧,矿产价格上升,涉矿热也逐步升温,资源型行业已取代了房地产行业,成为了货币流向的首选“资金池”。不仅仅是矿业公司,非矿企业也纷纷涉足矿业投资,据统计[1],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a股上市的房企中,已有20多家房企投资矿业。矿业投资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高。投资风险高,加上额外的地质风险以及不确定性这一特点在矿业领域尤为突出[2]。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矿业投资企业需要认真进行项目的前期考察,保证考察内容更加合理、明了、全面、真实,同时也有必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价决策标准。
一、矿业投资项目考察要点
矿业投资项目考察要点一般包括资源储量、基础建设条件、采选技术条件、环保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3]。 (一)资源储量
在进行资源考察时首先应全面地收集资料,查看地质报告、物化探资料、
选矿实验报告、可研报告、生产报告,了解勘查历程和完成者、采选生产历程等[4]。
在查看这些资料时,要注意判别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目前的一些地质资料常常出现过度包装的行为,例如虚增地质工作量;有意将矿化带的描述与矿体的描述相混淆;矿石品位强调高品位;强调伴生有益组分、故意淡化或遗漏有害组分;资源储量级别不高、虚增可用资源量等。 其次,实地踏勘主要见矿工程(含钻探、坑探、槽探以及开拓采准巷道)和露头,追索矿体延伸,了解矿体分布、产状、矿石品位、矿石类型、工程控制程度。对主要地点进行现场拍照,采集必要的矿石样本。 实地踏勘时要利用手持gps核实矿区真实位置,以免张冠李戴;要检查钻孔位置,走访当地群众,判断是否有空白孔;要走访地勘单位,调查是否隐瞒未见矿孔。
最后,估算矿石储量、资源量,对生产矿山核实剩余矿石储量,并对找矿前景(如果是生产矿山,则是外围找矿前景)做出比较合理的推断。 在核实资源量时,(334)资源量属于预测资源量、不可作为评价依据[5],小且不稳定的矿体一般不计入资源量。 (二)基础建设条件
首先,考察矿区的供水、供电状况,对水源地、供电来源和线路进行基本评价,判断是否具备基本的开发建设条件。
其次,考察矿区的地形地貌,初步评估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及尾矿库的预期位置。生产矿山需要对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及尾矿库的现有状况进行评估。
第三,实地考察基本交通状况和气候条件,分区段对交通运输距离和道路状况进行描述,以便估算未来道路修建工程量、基本费用以及物流运输成本。气候条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生产周期和基建投资。
第四,了解附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及生活水平,矿业劳动力供需状况以及环保的影响与治理要求。 (三)采选技术条件
其一,收集矿体产状、埋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研究开采技术条件。
在低质量的地质报告中,常常存在对开采技术条件描述不准,有意将复杂度说成中度,或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不足便妄下结论等问题。
其二,设计合理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工艺、通风方式、排水方式以及生产建设规模,初步确定基建投资额和工期。
其三,研究选矿试验状况、评估矿石的可选性能。在选矿实验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入选品位高于全矿平均地质品位;氧化矿和原生矿分不清楚;伴生组分利用状况不提;有害组分去除方法及效果描述含混;或者没有选矿实验,仅作简单类比等。
其四,研究预估或确定选矿工艺和产品方案。确定选矿比、选矿回收率、精矿品位等各项技术指标。
对于生产矿山,需要详细收集各项采选技术指标、核实生产成本,并对采选设施和生产能力做出评价。对采矿边界、土地边界和面积进行审核,对采、掘、机、运、通系统及外部运销系统的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和评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