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A;
(2)反应共生成沉淀 19.7克;
(3)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约为29.3%.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4.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12g﹣158.7g=3.3g,实验二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8g﹣155.8g=2.2g,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g样品已完全反应.. (2)表中的m值为 152.9.
(3)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8g﹣155.8g=2.2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答:
(1)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12g﹣158.7g=3.3g,实验二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8g﹣155.8g=2.2g,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g样品已完全反应..
第31页(共50页)
×100%≈66.25%
(2)152.9.
(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2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5.
【分析】(1)根据化学式计算对应元素的质量比; (2)根据实验设计的意图以及信息提示进行分析和计算; 【解答】解:
(1)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 (2)
①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有颜色或者异味的物质,而本实验中通过观察碘水颜色褪去为现象的,所以加入活性炭去除橙汁中的色素,便于后面的观察颜色的变化,进而确定反应的进行程度,所以活性炭的作用为:吸附橙汁中的色素,便于观察后面反应中颜色的变化;
②由于题干提示“维生素C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所以步骤3必须在步骤1,步骤2后立即进行,同时第一步也是“取橙汁样品,加入活性炭,振荡、静置、过滤,滤液移至小烧杯中,盖上玻璃片“,过程很迅速且盖上玻璃片,防止氧化的. ③设20mL该橙汁样品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8O6+I2═C6H6O6+2HI 176 254 x 1.27g/L×
=
x≈0.0088g
所以1L该橙汁样品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为0.0088g÷故答案为: (1)9:1:12;
第32页(共50页)
=0.44g.
(2)
①活性炭可以吸附橙汁中的色素,便于观察后面反应中颜色的变化.
②维生素C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所以步骤3必须在步骤1,步骤2后立即进行. ③0.44.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6.
【分析】(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树碱样品小于10g;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碳酸钾的质量,进而求质量分数; (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解答】解:(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树碱样品小于10g,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 CaCl2+K2CO3═CaCO3↓+2KCl 138 100 x 1g
x=1.38g
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3.8%;
(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胶头滴管;
第33页(共50页)
(3)搅拌,加速溶解;
(4)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13.8%; (5)偏小.
【点评】本题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 17.
【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2)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会使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导致结果偏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样品的质量为:574.57g﹣564.57g=10g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74.57g﹣570.57g=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g
=
x=9.09g
所以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90.9%;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会使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导致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带来测量误差,偏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18.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解答;
第34页(共50页)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增加的质量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解答】解:
(1)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有新物质生成,锡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2)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则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为m4﹣m2,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答案: (1)化学; (2)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9.
【分析】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x 1.97g
x=1.06g
第35页(共5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