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卫生制度
5 班级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班风 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认识 ② 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 ③ 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五章: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包括:P148
小学班级日常行为管理P149 内容:P150 班级一日规范的内容:P151 行为管理的方法 P152
班级规范环境管理:教学秩序管理 作息制度考勤 课堂秩序管理
自习管理 考试管理 偶发事件处理
班级规范环境管理P167
教室环境布置有哪些原则?P168
座位编排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P169 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P170 奖励和惩罚实施应注意的问题P171 集体指导包括P156
品德指导的任务包括几方面:
1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
2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3 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道德习惯
学习指导的任务P158
安全与法规指导的任务P161 健康指导的任务P162
个别教育: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内容之一,它是根据班级成员发展的个别特点,给予特别的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了解,解除心理防线 2摸清情况,有的放矢教育
3 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4 教师的个别教育要讲究时间、地点、场合 5 教师的个别教育态度要诚恳和有启发性 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1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接纳学生 尊重学生 有同理心
2 有效的师生沟通可按三个层次:信息交换 理解与支持 提供帮助来进行 3有效的师生沟通可用具体技巧:语言技巧 积极聆听技巧 善用书面形式
批评技巧 赞美技巧
三类学生的教育 优秀生的培养工作:
教育策略:1 正确认识优秀生(以全面发展为标准)
2 高标准 严要求
优秀生易出现的问题:
5
①恃才自傲 目空一切 ②自我中心 处世冷漠 ③娇生惯养 自理能力差 ④盲目自信 讳疾忌医
3 采用极限催化,促其幡然醒悟 4 预防“过誉心理”,正确认识自我。(激励过度) 中间生的促进工作
1 把握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 2 提供机会 体验成功 3 挖潜力 促发展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教育策略:
1 纠正心理倾向,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2 关心爱护 保护自尊
3 掌握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心理特点:逆反、挫折、彷徨、矛盾、多疑、防御等
矛盾冲突:有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有些需要而得不到满足;要求上进与长期形成的惰性之间的矛盾。 4 抓住“闪光点”,扬长避短 5 捕捉教育转化契机,促其醒悟
6 弥补基础学力,培养兴趣(学习指导) 7 反复抓,抓反复,常帮不懈 操行评定:P173 操行评定的原则:
1 客观评价原则 2 动态原则 3 肯定原则 4 个性原则 5 民主原则 评语:是操作评定的书面表现形式。 传统评语典型的“四化”模式
1 大众化 2 脸谱化 3 片面化 4 公文化 个性化情感性评语写法 1 改变人称,更新观点 2 赏识学生,发现闪光点 3 转换角度,写好缺点:
①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其缺点 ②以希望的语气提出批评 ③委婉含蓄地指出缺点 ④恰当指出缺点
4 抓住事例,体现特点 5 变换文体,突现美感 写评语前的准备工作
1 指导有关学生完成工作小结 2 完成德育鉴定工作
3 做好期末评优及奖励工作 4翻阅工作笔记 5列“一览表”
6
6 学生写“自评”和“互评”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内容:
1按照学校指导性意见,针对班级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育目标 2 围绕学期教育目标制定学期班级活动计划 3组织实施班级活动计划 4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特点:目的性 系统性 计划性和阶段性 班级活动类型:晨会活动 班会活动 少先队中队活动 怎样开好主题班会?(略)
主题班会:是围绕某一主题,在班会课时间开展的班级教育活动。 主题班会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利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有助于协调班级人际关系,活跃班级气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集体意识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基本有四个环节的工作:
设计方案(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适当的形式,安排活动程序等内容) 组织准备(动员,征求意见和修改,布置,排练,检查辅导)
具体实施(即设计的程序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的调控,最后的总结) 反馈巩固(包括会后的效果分析,信息反馈,采取强化措施) 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
以德育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1 严密的序列性 2 鲜明的针对性 3 深刻的教育性 4 强烈的时代性 5充分的自住性 6浓厚的趣味性 7广泛的群体性 8良好的实效性
主题班会的主题:要体现时代性、针对性、教育性、艺术性 主题班会内容的选择范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主题班会设计的环节和特点?(特点自己组织) 环节:1、活动策划
(1)选择活动主题(2)选择活动内容(3)选择活动形式(4)设计活动名称 2、撰写方案:简案和详案(教案式、串联式、散文式)
主题班会的形式:专题讲座式 报告式 座谈式 交流讨论式 展览式 知识竞赛式
读后感式 社会调查式 音乐会 演讲式 辩论式 模拟式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班主任于任课教师的协调:
1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7
2 尊重科任老师,帮助他们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3加强与科任老师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 4 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冲突
班主任应如何协调任课老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
1创造条件,增强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接触 2推功揽过,赢得学生对科任老师的信任
3 让学生发现科任老师的优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会
家长会中的问题
召开次数偏少(偏多), 时间固定 , 内容单一、陈旧,形式呆板,出发点欠妥 如何开好家长会?
1 了解家长会的目的(了解、交流、帮助、宣讲) 2 要做好计划,明确主题(小型多次,分门别类)
3 做好会前准备(调查、邀请函、学生动员、布置教室、程序的安排) 让家长会“有看的”、“有听的”、“有想的”、 “有做的” 4 创新家长会的形式,突出人文情怀
成果展示型 游戏展示型 节目讨论型 课堂组织型 专题讲座型 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
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开展家教征文活动
5 做好家长会记录和会后反馈
家访艺术:明确家访目的,做好甲方准备
巧妙选择家访时机,
对不同的家庭采取不同的策略, 注意谈话艺术,
要体现出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关爱, 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谈话, 家访要注意随机应变
第八章 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小学班主任的角色素质要求:1、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2、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
班主任自我素养管理的方法:反思、学习、创新性实践 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威信与权威
威信:指个人的威望和信誉 权威:1 权力、威势
2 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 3 统治,威慑
4 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
班主任威信的来源:学识威信、人情威信、情感威信 班主任威信难以树立的原因:
法制意识的加强,过于追求“距离”,“婆婆多”,主观因素等 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以德立信、以爱立信、以才立信、以术增信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