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与学生沟通
尊重是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层与深层的道德品质的确证与表征。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利,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更需要尊重。就教学而言,尊重,即是让我们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强加干涉,尊重他们的选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去做学生的朋友,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谈心聊天,与学生共享欢乐,共解忧愁。并对学生的选择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学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等。
一、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
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应成为学生中的人,表现出对学生的爱,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不由自主的:课堂中遇到困难时,真诚地与之探讨;学生厌学时,走进他们与之找到原因,并一起克服;夏天里,当我们感到酷热时,为学生洒一盆凉水帮助降温;周末到了,和在校生欢乐的聚一聚,玩一玩;学生感冒了,自然而关切地问一问:“你不舒服吗,别忘了吃药,”或陪着学生一道去看病;当学生闯了祸时,应与之及时沟通,总结教训;课堂上,心平气和的对待持每个学生,并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聊聊天;学校组织活动时,亲临赛场,为他们呐喊、助威,加油;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对“差生”多一些帮助和鼓励。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大多在15岁到20岁之间,世界观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接近成熟,独立性和自觉性已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增强,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进入高中后,学习生活已不同于初中时期,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宽,使他们显得更“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这个时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立足情感进行沟通。中学生早恋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而教师对微妙的男女生间的关系也特别敏感。对高中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要尽量避免使用“早恋”这个词,在还没有谈及问题时,已将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大门关闭。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应主动了解他(她)的学习、生活、家庭等情况,找他们谈心,,听取他(她)的观点。然后耐心细致地分析,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共同商量解决,如在谈话中让其明白:作为中学生主要的精力是学习,要学会对诱惑说不,要分清主次,该放弃的必须放弃。人生常常要面对选择,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对同学有“喜欢”之情没错,但此时各方面因素要求我们应对它说不。高中生的感情往往是敏感又脆弱的,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尊重,一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即使对那些固执又糊涂的学生也不使用打击、挖苦甚至是伤害的语言,要为以后的教育留有余地,因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青年学生的感情是纯洁的,不能任意践踏。如果我们都能够尊重他们的感情,同时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正确的引导,是能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反之,如果由于不尊重学生的感情而伤了学生的心,那是很难补救的,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2)明确学生的“独立个体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教书育人,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师生在互相尊重、平等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