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 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可以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06年国考原题为例)
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A.24387.5亿元 B.5002.6亿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 2.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2.37 D.2.37:1
3.与2002年相比,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A.各类企业 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 C.高等学校 D.无法得知 4.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约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 )。 A.43.1% B.63.1% C.77.1% D.83.1% 5.根据文中划线部分内容,可以求出的选项为( )。
[1]2002年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2]2003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3]2002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A.[1] B.[1]与[2] C.[2]与[3] D.[1]、[2]与[3]
首先,不看资料看问题1 ,划出关键词“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也就是我们在材料中要找到的。当读完第一句话时,可以发现我们要找的出现了,在第一句话结尾处标记。一般解法为:975.5÷4.0%,这样的方法对这道题还可以,但对数字不规整的就显得繁琐了些。我们这样做:975.5估算成1000,4.0%转换成分数,即1/25,则题意可理解为1000是1/25,求1/1是多少?显然1000×25=25000,和答案A近似,故答案为A.(国考答案设置是很有技巧的,通常都可以用估算法的;省考差些,但可以结合运用。) ※记住,不要接着读,要看下一道题再接着读。 再看第二题,划出关键词“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只要这两个有了,答案就来了。当你读完第二句话时此题可以做了。(停止阅读、标记)。先求“中央财政支出”,一般解法为:639.9÷8.6%,麻烦、慢。我们所用的方法和原理同第一题,但技巧性更强了,639.9估算成640,甚至600都可以,为了体现估算法在真题的资料分析中的实用性下面我们用
600计算,8.6%转化成多少分之一(这是比例转化法的核心和关键),怎样转化呢?其实只需考虑8.6乘以多少大概等于100即可,8.6×10=86,和100差14,那再加两个8.6就差不多了,所以我们把8.6%估算成1/12,则题意变为:600是1/12,12/12是多少?那么“中央财政支出”即为600×12=7200,求“地方财政支出”同理,335.6估算成300,1.9%转化为1/50,则“地方财政支出”为300×50=15000,所以答案约为7200÷15000≈7÷15≈1:2点几,所以答案为C。
第三题,同样带问题读。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绝对增长量”,即为两年具体经费的差值,也就是具体的钱数差;一般方法为:算出上一年具体钱数,再和今年的做差,求出。我们还是使用上两题的原理,但稍微改变思路:以各类企业为例,题中给出“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先把960.2估算成960,再把21.9%转化为约等于1/5,则题意可以理解为:“今年比去年多1/5”,也就是说如果去年是5份,那么今年就是6份,即960是六份,求五分是多少(去年)?但这道题求“绝对增长量”实际就是求一份是多少?所以我们对于这道题只需用960÷6,求出一份,即可,B、C选项同理,B为400÷8或9 都可(估算嘛),C为160÷5,还有一点要注意做资料分析尽量不计算,只列式。A、B、C中A为3位数,B、C为两位数,所以最大的是A。
第四题方法同:“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975.5估算成1000,“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为160×10=1600,所以答案为1000÷1600=10÷16=5÷8≈62%,所以答案为B。 第五题,考察题,[1]、[2]很简单,前面都涉及到,所以可以求出;关键是[3],因为画线部分不包括最后一句,所以不能得出,选B。(有人用题中给出的各个部分求出2002年的具体数后相加等也可得出[3],但个人认为题中没指出“分执行部门看”只包括题中给出的几个方面,所以不可以。)
资料分析的图形和表型同样可以用估算和比例的转化法。 二、速算技巧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例2】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 【解析】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
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
李委明提示:即使在使用速算技巧的情况下,少量却有必要的动手计算还是不可避免的。 【例3】6874.32/760.31、3052.18/341.02、4013.98/447.13、2304.83/259.74中最大的数是( )。 【解析】 只有6874.32/760.31比9大,所以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是6874.32/760.31。 在本节及以后的计算当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估算,因此我们用a+表示一个比a大的数,用
a-表示一个比a小的数。
【例4】5794.1/27591.43、3482.2/15130.87、4988.7/20788.33、6881.3/26458.46中最大的数是( )。
【解析】本题直接用“直除法”很难直接看出结果,我们考虑这四个数的倒数:
27591.43/5794.1、15130.87/3482.2、20788.33/4988.7、26458.46/6881.3, 利用直除法,它们的首位分别为“4”、“4”、“4”、“3”,
所以四个倒数当中26458.46/6881.3最小,因此原来四个数当中6881.3/26458.46最大。
【例6】某地区去年外贸出口额各季度统计如下,请问第二季度出口额占全年的比例为多少?( )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出口额(亿元) 4573 5698 3495 3842 17608 A.29.5% B.32.4% C.33.7% D.34.6% 【解析】5698/17608=0.3+=30%+,其倒数17608/5698=3+,所以5698/17608=(1/3)-,所以选B。 ★【速算技巧三:截位法】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 1.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2.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3.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4.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到底采取哪个近似方向由相近程度和截位后计算难度决定。
一般说来,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若答案需要有N位精度,则计算过程的数据需要有N+1位的精度,但具体情况还得由截位时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的抵消情况来决定;在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甚至可以不满足上述截位方向的要求。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考生在做题当中多加熟悉与训练误差的把握,在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得到答案并且截位误差可能很大时,尽量避免使用乘法与除法的截位法。
--------------------------------------------------------------------- ★【速算技巧四:化同法】
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1.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再看分母(或分子)即可; 2.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之后,出现\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大而分子较小\或 \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小而分子较大\的情况,则可直接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3.将分子(或分母)化为非常接近之后,再利用其它速算技巧进行简单判定。
事实上在资料分析试题当中,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化同法更多的是\化为相近\而非\化为相同\。 ★【速算技巧五:差分法】
李委明提示:“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