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叶盈盈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年第06期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故,本文我们主要探究的是如何结合小学品德课,发展儿童积极的行为习惯,而杜绝有害的行为习惯,促进每一位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沐浴阳光,享受温和雨露。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练习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儿童在小学阶段,具有极强的思想和意识的可塑性,如果错过了这一良好的教育培养时机,那么很难再得到相同的有利机遇。对于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培养,小学品德课已然提供了肥沃的教育土壤,作为小学品德课的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现有的一切教学资源,发展儿童良好的能力、习惯和品德,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其中,通过上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不拖拉,笔者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因此撰写本文,期与各位同仁探讨、交流、分享。 一、加强教师培训,明确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品德教师实施良好养成教育来说,教师的教学引导观念和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在主观上意识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那么自然会主动地去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反之,如果从根本上就认为儿童养成教育是不重要的,其结果自然明了。著名教育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另外,古语也有言:“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也就是说,人如果一旦从小养成了怎样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自然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而我们的社会应当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所以,对于儿童善良、健康、积极向上的习惯,教师应当细心教导,耐心灌溉;而对于有伤社会风化,与道德和法律相抵触的行为习惯,我们则应当坚决抵制。而想要让更多的教师意识到这些,就应当多召开一些品德教师培训会、交流会,重点论述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教学改革意识,为教学方法的实施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二、从学校教学的角度出发,强化教育监督
毋庸置疑,学校在对儿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在学校,能够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其一是学习方面的习惯养成。如良好的自主预习、复习习惯,按时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习惯;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团结同学习惯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