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旅游收支 B. 运输收支 C. 资本往来 D. 投资收支 E.经常转移 3.属于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 ( )
A. 银行间的拆放 B. 政府贷款 C. 外汇买卖 D. 政府债券投资 E.以上都正确 4. 在划分居民个人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时,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 ) A. 国籍 B. 隶属关系 C. 是否代表政府 D. 居住期限 E. 以上都正确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以下经济行为中,哪些记入贷方 ( )
A.进口 B. 金融资产减少 C. 出售所持国外证券 D. 对外发行证券 E.出口
6.在实践中,常用一条水平线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部项目划分为两部分,其中线上项目包括 ( )
A. 资本项目 B. 储备资产增减项目 C. 误差与遗漏项目 D. 经常项目 E外汇 7.对外商品贸易统计内容包括中国与其贸易伙伴间的,包括( )。 A. 邮寄货物 B. 货品进出口 C. 豁免货品D. 黄金的进出口 E.经常转移 8.对外商品贸易统计内容包括 ( )
A. 服务输出 B. 资本往来 C. 服务输入 D. 货物运输 E.劳务输出 9.确定黄金储备规模的参考因素有 ( )
A. 外汇储备水平 B. 汇率 C. 外债水平 D. 国际收支状况 E.以上都正确 10.以下应纳入收入核算的受益的形式有( )
A. 直接投资 B. 投资收益 C. 有价证券投资 D. 雇员报酬 E.侨汇
三、思考题
1.简述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
2.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个包括哪些内容?两者区分的意义何在? 3.简述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性。
4.国际收支活动中的非贸易往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它与贸易往来、无偿转移有何不同? 5.什么叫做国际收支核算的“常驻单位原则”? 6.说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 7.简述国际收支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8.什么是误差与遗漏项目,它有哪些作用? 9.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平衡关系。
10.如何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情况?
29
四、计算题
1.试根据下列资料编制简易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 我国外贸公司以现汇方式出口商品60亿美元;
(2) 我国以现汇进口商品55亿美元,其中运费2.5亿美元,保险费0.5亿美元; (3) 我国涉外旅游收入1亿美元; (4) 我国出国人员旅游付汇0.1亿美元; (5) 外商汇出在我国经营企业利润0.2亿美元; (6) 我国在境外经营企业汇回利润0.1亿美元;
(7) 国外人士捐赠我国灾区现汇0.2亿美元,物资0.3亿美元; (8) 我国对外无偿援助0.1亿美元;
(9) 外商在我国境内投资1.5亿美元,其中进口设备1亿美元作为投资; (10) 我国在境外开办独资企业投资0.8亿美元,其中设备低作投资0.3亿美元; 2.已知甲国1999年对外经济活动的资料如下:
(1) A国从该国进口180万美元的纺织品。该国将此笔货款存入美联储银行;
(2) 该国从B国购入价值36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由该国住B国的银行机构以美元支票付款; (3) 该国向C国提供8万美元的工业品援助;
(4) 该国动用外汇储备60万美元,分别从A国和D国进口小麦; (5) E国保险公司承保(2)、(4)项商品,该国支付保险费2.5万美元;
(6) 该国租用F国的船只运送(2)、(4)两项商品,运费12万美元,付款方式同(2) (7) 外国游客在该国旅游,收入为15万美元; (8) 该国在海外的侨胞汇回本国25万美元;
(9) 该国对外承包建筑工程30万美元,分别存入所在国银行; (10) 外国在该国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
(11) 该国向G国出口25万美元商品,以清偿对G国银行的贷款;
(12) 该国在国外发行价值100万美元的10年期债券,该笔款项存入国外银行; (13) 该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入短期资金30万美元,以增加外汇储备; (14) 据年底核查,该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了75万美元。
30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 帕氏物价指数是按( )加权。
A、基期价格 B、基期数量 C、报告期价格 D、报告期数量 2.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 ) A、总产出物价指数 B、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D、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3. 国际贸易中到岸价格属于( )
A、基本价格 B、生产者价格 C、购买者价格 D、要素价格
4. 根据联合国1993SNA的定义,当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属于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的同一交易时,生产者价格则比购买者价格减少( ):
A、购买者支付的不可抵扣的增值税额 B、购买者支付的可抵扣的增值税额 C、生产者支付的运输费 D、生产者支付的可抵扣的增值税额 5. 国民经济核算中宏观上物价和物量的概念分别是( )。
A、个体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B、个体商品的价格、数量的总和 C、前者是价格的一般水平,后者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可比数量 D、前者是物价的总水平,后者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可比数量 6. 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7. 拉氏物量指数是按( )加权。
A、基期价格 B、基期数量 C、报告期价格 D、报告期数量 8. 已知某国家1999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21%,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110%,则该国GDP物量指数为( )。
A、110% B、111% C、101% D、121% 9. 总价值指数分解的两种主要指数是( )。
A、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B、消费指数和投资指数 C、价格指数和价值指数 D、生产指数和价格指数
10. 若某国计算期GDP为5720亿美元,比基期增长32%。GDP价格指数为110%,则GDP物量指数为( )。 A、145.2% B、83.33% C、122% D、120%
31
11. 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国民经济生产领域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数是( )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B、最终需求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D、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
12. 一般情况下,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所做的估计与现实都会有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 )
A、两种指数都会做出偏高估计 B、两种指数都会做出偏低估计 C、前者做出偏高,后者做出偏低估计 D、前者做出偏低,后者做出偏高估计 13. 超越对数指数主要用于( )
A、经济增长与生产率分析 B、收入分配和使用分析 C、投资分析 D、投入产出分析 14. 增加值物价指数是采用( )编制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值 C、单紧缩法 D、双紧缩法
15.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经济活动价值的动态变化,通常受到两个主要因素变动的影响,这就是( A、物量因素和质量因素 B、规模因素和效益因素 C、物量因素和价格因素 D、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 16. 物价指数紧缩法的编制公式为( )
nnA、
?Pi1Q?Qi?1i1i?1Pi1i0n B、
n
?Pi0Qi0?0Qi?1i?1Pii0nnC、
?Pi1Qi?1i1n D、
?Pi1Qi?1i1
?nP(Pi1Qi0Qi1i?1i1?i?1I)i17.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采用作同度量因素的是( )
A、基期成本指标 B、基期质量指标 C、报告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价指指标
18.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采用作同度量因素的是( )
A、报告期数量指标 B、基期数量指标 C、报告期时期指标 D、基期试点指标 19. 拉氏指数的提出者拉斯贝尔主张( )
A、数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均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均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数量指标指数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
3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