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认9个生字,会写12 个字。
2. 通过观察插图或结合生活经验了解“附近、隐隐约约、名胜古迹、群山环绕”等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日月潭清晨、中午及雨天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 积累本课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并能选择一两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5. 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写好12个生字;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日月潭清晨、中午及雨天的秀丽风光。 课前准备:字词卡片、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识字
1.指名学生逐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2.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词语最容易读错,你能像个小老师那样,给全班同学提个醒吗?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读。(个别读、比赛读、齐读等)
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
4.学习生字。
三、朗读感悟一、二两段
1.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的一、二两段,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一段,知道台湾省、台中在哪里。出示:中国地图。教师先在地图上指出:台中,即台中市,在台湾中部,周围有很多山;然后请学生根据“附近”一词,指出日月潭的大概位置。
3.重点朗读感悟:“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4.为什么人们把这个大湖叫作“日月潭”?指名读第二节,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 出示填空练习。
日月潭是我国( )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 )的高山上。那里( ),( ),周围有许多( )。
日月潭很深,湖水(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 ),叫( );南边像( ),叫月潭。 2. 读词语卡片复习词语。
3. 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岛、省、胜、茂盛、环绕”。小组交流:你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重点提示:
岛:“鸟”的竖折折钩写得大些,“山”字躲在里面。 茂:注意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4)作业展示,师生评议、指正。
作业: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品读三、四两段,感受潭美。
过渡:日月潭的景色千变万幻,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魅力,请小朋友读读三四两段,把自己喜欢的景色多读几遍。
学生读到哪一段出示哪一段。 1.个别学生读第三段。
2.出示句子“清晨,湖面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影在湖水中。”和图片。
(1)个别学生读,集体评价。
(2)比较句子,感受清晨日月潭的安静之美、轻柔之美。
出示句子(去掉叠词):“清晨,湖面飘着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倒影在湖水中。”哪一句读起来更好听,在读中体会词语“薄薄”、“隐隐约约”的音律美。认识“叠词”。 (3)指导读好叠词,读好句子。
(4)设置陷阱理解词语“隐隐约约”。老师看图片质疑: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我怎么没看到。学生会指出倒影不是很明显要仔细看才能看到。从而理解词语“隐隐约约”。
3.配乐齐读第三段。
4.过渡:如果说清晨的日月潭是一种安静的美,一种祥和的美,一种“隐隐约约”的美,那么太阳高照下的日月潭是一种怎样的美?
出示句子“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和图片。
(1)学生自由读并说感受。
(2)比赛读。先请小朋友自己练一练,待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阳光灿烂”。 (3)通过在这一段中找反义词“朦胧”的方法理解词语“清晰”的意思。并给“朦胧”和“清晰”各找一个近义词(模糊——清楚) (4)齐读。
6.出示句子“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和图片。
7.自由背诵三四段中喜欢的部分。 三、整体回归,创设情境,积累运用。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2.过渡:是啊,风光秀丽的日月潭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来到了日月潭,你能为他们做小导游吗?你可以选择一个内容向游客介绍日月潭。 3.学生自由选择介绍的内容,做准备,同桌之间先练习做小导游。 4.班内交流,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内容出示相对应的图片。 5.让我们再次去饱览日月潭的秀丽风光,齐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9、日月潭中午清晰 风光秀丽 雨天朦胧 教学反思
清晨隐隐约约
10 葡 萄 沟
教学目标
1. 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等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
3.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课前准备:
葡萄沟的课文、多媒体或图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新疆政区图和葡萄沟系列、浓郁新疆风情,课文插图和贴图,贴图一:图上的枝叶稀少,贴图二:图上葡萄的枝叶茂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出示“葡萄”请生念。
“葡萄”这两个都是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请小朋友拿出小手在桌子上写一写,记住这两个字。 2.师:你们爱吃葡萄吗?香甜的葡萄是多么诱人啊,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们新疆葡萄沟出产的葡萄。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
出示:疆:读准后鼻音(新疆)
3.播放一段有着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然后深情叙述:在金秋九月,我们踏上了开往新疆葡萄沟的旅程。啊!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让我们心旷神怡;一阵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新疆。
4.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让学生找一找新疆在什么地方。
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然后多媒体(或图)放大新疆政区图,出现吐鲁番的位置 (读好“n、l”音:鲁吐鲁番)
师:新疆吐鲁番离我们宁波大约有6000多公里。坐飞机去得花六七个小时。请大家再看一看地图,就在新疆的吐鲁番里面有一个葡萄沟。
(板书补充课题) 沟:读准音(葡萄沟)
那诱人的葡萄就在那儿,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二、进入情境,主动探究
1.欣赏完了葡萄沟,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1)抓住学生讲到的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地方。
(师:你从哪里看出那里的水果很多呢?随机理解“盛产”尽管水果多,但人们最喜欢的是葡萄。)??(板:葡萄:五光十色)
(2)师:葡萄沟盛产水果,五光十色的葡萄使葡萄沟的景色更加优美,所以课文中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指导读好这句话。(可以分别用赞美的、骄傲的、高兴的语气读)
2.那么课文是怎么写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
(1)读准“串”“棚”等音。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4.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划出:葡萄沟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三、深入学习,领悟精华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你觉得葡萄沟的什么最吸引你呢?(指着板书讲) 2.学习梯田葡萄这一段:抓住几个语段学习。
(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