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3.8页,443题) 1.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D】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
1.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即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会学科。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A】A.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B.基础学科和自然学科C.基础学科和社会学科D.应用学科和自然学科
1.3.在我国近现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C】A.肖孝嵘B.黄翼C.陈鹤琴D.陆志韦
1.4.1925年,陈鹤琴写出了【B】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典范。A.《儿童心理之研究》B.《家庭教育》C.《儿童心理学》D.《实验儿童心理学》 1.5.中国心理学会成立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C】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时间分别是【D】A.1962年、1978年、1984年B.1984年、1978年、1962年C.1962年、1984年、1978年D.1984年、1962年、1978年
1.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D】基础。A.科学思想B.教育思想C.社会思想D.心理学思想
1.7.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因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即遵循【D】的要求。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B】所要求的。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即要遵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A】原则。A.伦理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0.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D】 出生时间┃1985(年)┃1990(年) 评价时间(1995年)┃10(岁)┃5(岁)
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 1.11.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B】 学生年龄┃5(岁)┃10(岁)
出生时间(1985年)┃1990(年)┃1995(年)
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 1.12.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A】 评价时间┃1970(年)┃1975(年)┃1980(年) 5(岁)┃1965(年)┃1970(年)┃1975(年)
10(岁)┃1960(年)┃1965(年)┃1970(年) 15(岁)┃1955(年)┃1960(年)┃1965(年)
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 1.13.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A】 组别┃处理┃后测结果 实验组┃√┃O1 控制组┃×┃O2
(√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 1.14.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C】 组别┃前测结果┃处理┃后测结果 实验组┃O1┃√┃O3 控制组┃O2┃×┃O4
(√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
1.15.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进行有系统地观察的方法叫【B】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
1.16.观察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行为表现的方法叫【C】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
1.17.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的方法叫【A】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
1.18.按问卷设计的形式不同,可将问卷分为【C】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
1.19.按问卷对象的不同,可将问卷分为【B】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
1.20.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D】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1.21.根据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B】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1.22.根据测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A】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2.1.【C】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
2.2.【B】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
15.15.【B】学习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A.终结性B.诊断性C.形成性D.绝对性
15.16.【C】学习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的缺陷所在,并及时弥补。A.终结性B.诊断性C.形成性D.绝对性
15.17.【A】学习评价能确定学生升、留级或是否毕业。A.终结性B.诊断性C.形成性D.绝对性
二、填空题(共1.4页,192题) 1.1.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1.2.西方早期的发展心理学家主要受达尔文思想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
1.3.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因此,他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后,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从188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1.5.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于【1930】年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概论》】。
1.6.教育心理学从产生到形成独立的学科系,大致经历的四个主要时期是【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融合时期】。
1.7.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这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所要求的。 1.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所要求的。
2.1.华生在他的“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中,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15.15.诊断性学习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前】进行的学习评价;而形成性学习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学习评价。
15.16.终结性学习评价的统计方法有【直接求和法】、标准分数法和【T分数法】。 三、名词解释题目录(共2.6页,170题) 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2.横断研究设计
1.3.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
1.4.观察法和实验法 1.5.生态学运动 2.1.自我
2.2.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2.3.图式
2.4.同化与顺应 2.5.平衡、运算、守恒
2.6.假设一演绎推理 2.7.命题推理 2.8.组合分析
2.9.临床法 2.10.最近发展区
2.11。自我中心主义
3.1.遗传和遗传
决定论 3.2.成熟和成熟决定论 3.3.环境和环境决定论 3.4.心理发展参数
3.5.心理发展动力
3.6.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7.关键期 3.8.孟德尔法和高尔顿法 3.9.基因和基因突变 3.10.家谱分析法
4.1.单人游戏和集体游戏 4.2.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4.3.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4.4.言语发生期和言语形成期 4.5.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4.6.自我意识 5.1.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 5.2.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
5.3.直接的学习兴趣和间接的学习兴趣 5.4.元记忆 5.5.元记忆体验和元记忆监控
5.6.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5.7.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5.8.自我意识 5.9.自我评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5.10.社会认知 5.11.角色采择 6.1.第二特征、性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 6.2.初中生词的发展的“低潮期” 6.3.成人感 6.4.发展任务 7.1.相互显示和感情隐蔽
7.2.辩证概念、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 7.3.代际差异 7.4.意志行为 7.5.自觉性 7.6.果断性 7.7.自制性 7.8.坚韧性 8.1.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8.2.特殊才能 8.3.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 8.4.视觉型、听觉型、
运动型和混合型 8.5.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 8.6.性向说 8.7.独立一顺从说 8.8.机能类型说 8.9.场独立一场依存类型说
8.10.文化一社会类型说
8.11.超常儿童 8.12.元认知 8.13.ICD一10智力落后定义
8.14.我国《残疾标准》对智力残疾的定义 9.1.学习和学校学习 9.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9.3.表征 9.4.双编码说 9.5.学习曲线 9.6.尝试错误说 9.7.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9.8.两种信号系统 9.9.强化 9.10.程序教学 9.11.顿悟
9.12.学科的基本结构9.13.发现法 9.14.有意义学习 9.15.社会学习理论 9.16.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
10.1.知识和技能
10.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0.3.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10.4.图式和脚本
10.5.符号(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0.6.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0.7.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10.8.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 10.9.假设考验说
10.10.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10.11.辨别,简单辨别和多重辨别 10.12.规则 10.13.例一规法和规例法 10.14.学习策略 10.15.一般性学习策略和特殊性学习策略 10.16.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0.17.概括策略 10.18.自我效能感
10.19.PQ4R阅读策略
11.1.动作技能 11.2.多余动作 11.3.练习曲线 11.4.高原期 11.5.动作概念(或操作程序)的掌握 11.6.示范 11.7.反馈 11.8.学习的迁移
11.9.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11.10.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11.11.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11.12.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11.13.远迁移和近迁移 11.14.相同要素说
11.15.关系转换说 11.16.定势 11.17.学习定势名词解释题答案 说
11.18.认知结构和认知结构变量
11.19.可利用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和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变量 12.1.品德和道德 12.2.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2.3.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12.4.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 12.5.皮亚杰划分品德发展阶段的标准 12.6.对偶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 12.7.道德观念、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 12.8.意义障碍 12.9.直觉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12.10.品德不良 13.1.动机
13.2.需要、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13.3.内驱力 13.4.原始内驱力和继起内驱力
13.5.目标、诱因和强化物
13.6.学习动机 13.7.可利用性阈限 13.8.成就动机 13.9.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3.10.归因 13.11.自我实现 13.12.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I 13.3.强化时程表 13.14.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3.15.学习动机迁移 14.1.罗森塔尔效应 14.2.教学监控能力 14.3.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和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 14.4.一般型的教学监控能力和特殊型的教学监控能力 14.5.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 14.6.教学效能感 14.7.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和迁移性 14.8.教育机智 15.1.测量、测验和评价
15.2.学习的测量和学习的评价
15.3.学习评价的分类
15.4.教师自编测验 15.5.论文式测验和客观性测验
15.6.标准化测验
15.7.常模参照测验和准则参照测验 15.8.常模 15.9.项目难度和区分度 15.10.信度和效度
15.11.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 15.12.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15.13.效标 15.14.诊断性学习评价、形成性学习评价和终结性学习评价
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