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 蔡薇
一、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课旨在从不用的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拥有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并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冲动,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知道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于“我们有精神”理解得比较简单,他们认为的“有精神”只是外在的“有精神,比如坐姿端正、声音响亮、穿戴干净整洁等。但是就算是外在的“有精神”,学生能坚持下来也很困难。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精神”就是“精”“气”“神”,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常保持这种自然、舒适的有精神的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精神,懂得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有精神。 2.关注自己的精神状态,知道有精神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对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3.掌握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方法,让有精神成为一种长久的生活状态。
四、教学重点
关注自己的精神状态,知道有精神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对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难点
掌握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方法,让有精神成为一种长久的生活状态。
六、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思考保持天天有精神的办法。 教师准备:体现有精神的图片、教学课件。
1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这样真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展示照片,由成人生活中的“有精神”是什么样子过渡到学生生活中的“有精神”是什么样子,由正式场合过渡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初步感受“有精神”的状态。
教师分别出示阅兵式、国旗班、运动员入场等图片,请学生来谈谈感受。 预设:若学生答不出“有精神”,可以引导:他们的站姿怎么样?动作怎么样?表情怎么样?衣着怎么样?眼神怎么样?
生:站得很直很正,动作很整齐,特别精神。
师:在阅兵式、大型比赛、升旗仪式等这样庄严、正式的场合,我们要有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精神”的表现呢?同学们先思考,再进行全班汇报。
生:课上认真朗读、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用心歌唱等。 师:这些样子真精神!
【环节二】这样算有精神吗
(设计意图)借助绘本故事《谁精神》及教材插图,由教材内容延伸至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有精神”不仅仅指外表,更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是由内而外的精神。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说的“有精神”,就算是真正的“有精神”吗?不急着回答,我们来听一个绘本故事,你来帮帮故事中的小熊判断谁最精神。
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讲述绘本故事《谁精神》。 师:这些小动物,究竟谁最精神呢? 学生汇报:
(1)孔雀觉得自己最漂亮,所以最精神,但是有精神不只是长得漂亮,还要自信大方。
(2)猴子觉得自己眼睛大又亮,所以最精神,但是有精神不只是眼睛大又明,还要有神采。
2
(3)百灵鸟觉得自己声音很洪亮,所以最精神,但是有精神不只是声音很响亮,还要姿势标准。
(4)天鹅觉得自己姿势很优美,最精神,但是有精神不只是姿势优美,还要面带微笑。
(5)猫头鹰觉得自己晚上工作不睡觉,最精神,但是有精神不只是可以熬夜,还要休息好。
(6)公鸡觉得自己姿势好,起得早,最精神,但是有精神不只是比别人强,还要谦虚不骄傲。
师:看来,真正的“有精神”,是要有“精”“气”“神”,不仅包括外在,也包括内在。
【环节三】有精神才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比“有精神”和“没精神”的不同状态,懂得“有精神”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意义,从而了解“有精神”的真正价值。
教师可见展示教材第8页的两幅对比图。 师:你们觉得图中谁的姿势更好一些? 生:坐姿端正,走姿挺拔的好一些。
师:不正确的姿势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趴着看书、写字,容易造成近视。 (2)走路不挺胸不抬头,容易造成驼背。 (3)单肩背书包,容易造成高低肩。 (4)歪着头看书写字,容易造成斜视。
教师课件展示《正确的姿势儿歌》,师生一起读一读。 坐姿如钟,身体端正,双腿并拢,双脚放平。 站姿如松,挺起胸膛,稍稍抬头,目视前方。 走姿如风,慢步轻声,肩膀打开,不摇不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不正确的姿势会影响身体的生长。注意自己的
3
各种姿势,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还能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这样才能显得更有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环节四】我们天天有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交流分享保持有精神的小妙招,使学生增强信心,逐渐养成好习惯,使自己长久保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精神不仅是一个人美好形象的表现,还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利。那么,你觉得保持好精神,容易吗?
学生举例:
(1)坐得端正,也就能坚持一两分钟。
(2)回答问题时往往是第一句话声音很响亮,后面的声音就变小了。 (3)只有在被提醒的情况下,才能注意要响亮地回答问题。 (4)站几分钟就觉得累了,开始含胸驼背叉腰了。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每天都有精神呢?请把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小妙招分享给大家。
(1)自己制作评价表,每天提醒自己。 (2)同学之间互相督促。 (3)请家长进行监督。
【环节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提出希望。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有精神”,有精神不仅仅是在庄严的场合和活动,也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良好的精神面貌,更是在遇到困难和误解时的努力进取和乐观积极。“有精神”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面貌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掌握了一些保持精神面貌的方法,愿你们都能成为一个内外都有精神的学生。
八、教学反思
1.教师通过营造和谐轻松的谈话氛围,借助学生丰富详实的生活经验来开展课堂活动,使学生沉浸其中,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实现了从学生的生活
4
中来,再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2.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落到实处,可以当堂制作自评表,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通过互相提醒来培养良好的习惯。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