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3-5阶段示
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3、7、9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2、4、5、6、8、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
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则显出波动性,如果光只通过一个缝则显出粒子性
解析:牛顿提出“微粒说”不能说明光的本性,A错;光既不能看成宏观上的波也不能看成微观上的粒子,B错;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说明光的波动性,当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时,曝光时间短显示出粒子性,曝光时间长则显示出波动性,D错误.
答案:C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12.9 eV之间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B. 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C. 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D. 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
解析:氢原子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题中氢原子可能吸收的光子能量有12.75 eV、12.09 eV、10.20 eV三种,选项A错误、B正确;氢原子可以吸收大量能量为12.75 eV的光子,从而从n=1的基态跃迁到n=4的激发态,共可发射出C4=
2
4×3
=6种不同波长的光,选项C错误、D正确. 2
答案:BD
1
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反向的力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B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A A. 静止 C. 向左运动 B. 向右运动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取A、B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所以动量改变量为零.初始时刻系统静止,总动量为零,最后粘合体的动量也为零,即粘合体静止,选项A正确. 答案:A 4. [2013·南京高三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B. 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 C.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D. 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解析: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数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但是质量有亏损,所以选项B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离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高,当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要向外辐射光子,而氢原子的能量减少,所以选项C正确;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的大小能够反映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所以选项D错误.本题答案为AC. 答案:AC 5. 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B. 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C. 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D. 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解析: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所以A、C正确. 2 答案:AC 6. [2014·山东潍坊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从n=4的状态跃迁到n=2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 C.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 原子核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总结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选项B正确;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变化所释放的,选项C错误;原子核的衰变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状态无关,选项D正确. 答案:ABD 7. [2013·银川一中高三二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2He+ 7N→ 8O+1H 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92U→ 56Ba+36Kr+20n C.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 D. 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 2235 141 92 1 4 14 17 1 λ1λ2 的光子 λ1-λ2 235 解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N原子核发现了质子,A项正确;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92U+0n→ 56Ba+36Kr+30n,所以B项错误;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能量符合质能方程,C项正确;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所以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的能量为ab能级间与bc能级间的能量差值,即以吸收的光子的波长为 答案:B 8. [2013·南京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 B.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肯定是因为光的强度太小 C.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向高能级跃迁后动能减小 D.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解析: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金属上的电子才会逸出,频率越大,电子的初动能越大,选项B错误;β衰变是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β射线来源于原子核而不是核外电子,所以选项D错误. 3 1 141 92 1 hchcλ1-λ2 -=hc(),所λ2λ1λ1λ2 λ1λ2 ,D项正确.故本题选B. λ1-λ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