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主要由钾长石组成;基质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
组成,另有
微量角闪石,榍石、磁铁矿。 斑晶:
钾长石:浅肉红色,自形板状,大小约10-20mm,解理面宽平,玻璃光泽,
分布不均匀,硬度>5.5,平均含量约20%。
基质:
长石:粒状,灰白色或浅肉红色,大小约1-3mm,解理发育,玻璃光泽,
含量达50%。
石英:粒状,灰白色或烟灰色,大小多1mm左右,无解理,油脂光泽,
含量约20%。
黑云母:褐色,片状,大小约1mm左右,玻璃光泽,含量约10%。 角闪石:黑色,长柱状,长可达3-5mm。榍石褐黄色,粒状自形晶,大小
多小于1mm。
榍石:褐黄色,粒状自形晶,大小多小于1mm。 磁铁矿:黑色,粒状,粒度小于1mm。 定名:浅褐灰色中细粒斑状花岗岩
025 伊丁玄武岩
暗黑褐色,斑状结构,基质隐-微晶结构。气孔构造,气孔内壁光滑,略呈拉长圆形,大小3-10mm为主,定向排列,含量约25%。
斑晶为伊丁石和斜长石,其中伊丁石含量约20%,斜长石含量约10%。
斑晶:
伊丁石:粒状,红褐色,大小约2-4mm,刻之可碎成片状,玻璃光泽。常
风化成褐铁矿,刻之呈粉末状。
斜长石:板状或粒状,大小1-2mm为主,灰白色,可见二组平整解理面,
玻璃光泽,硬度>5.5.
基质中可见灰白色星点状斜长石微晶,其余隐晶质,较粗糙。 定名:暗黑褐色斑状伊丁玄武岩
046 角闪安山岩
暗紫色,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为角闪石(10%)和斜长石(8%) 斑晶:
角闪石:黑色,长柱状,长3-10mm,可见两组斜交的纵向解理面,
玻璃光泽。
斜长石:灰白色,粒状,大小1-2mm,可见闪亮的解理面,玻璃光泽。
基质紫红色、土状、断口粗糙无光泽。
定名:暗紫色斑状角山安山岩
049 杏仁安山岩
灰黑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微晶结构,杏仁构造。
主要由杏仁(10%)、斑晶(15%)和基质(75%)组成。
杏仁球主要为椭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3-8mm,主要由方解石和石英组成。 方解石:白色,他形粒状,透明,玻璃光泽,解理不可见,硬度在2.5-5.5
之间,含量约7%。
石英:白色,他形粒状,透明,油脂光泽,无解理,断口不明显,硬度>5.5,
常因含有Fe而显红色,含量约3%;
斑晶主要由斜长石组成。
斜长石:白色,自形板状,粒径约2.5X1mm,透明,玻璃光泽,有时可
见一组完全解理,硬度>5.5,含量约15%。
基质由微晶斜长石和隐晶质矿物组成。
斜长石:微晶,白色,针状,长约2mm,透明,玻璃光泽,解理不可见,
硬度>5.5,含量约20%;
其余为隐晶质,黑色,粗糙无光泽,含量约55%; 定名:灰黑色斑状杏仁安山岩
067 流纹岩
暗紫红色,斑状结构,基质隐晶-玻璃质结构,流纹构造。
流纹主要由暗黑紫色带显示,条带边缘呈过渡状,亦有少量拉长的气孔,气孔内壁粗糙。
斑晶为石英和钾长石,分布均匀。
石英:烟灰色,浑圆粒状,大小约1-2mm,油脂光泽,含量约5% 透长石:无色透明,自形板状,具光亮解理面,玻璃光泽,含量约10%
基质紫红或褐红色,致密,暗紫色条带略显贝壳状断口 。 定名:暗紫红色斑状流纹岩
159 晶屑凝灰岩
浅灰色,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由晶屑等火山灰机械堆积而成。
晶屑:呈炸碎棱角状,部分尖角已熔融圆化,大小从小于0.2mm到3-4mm
不等,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
石英:烟灰色或无色透明,贝壳状或内凹孤形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
刀,含量约20%。
长石:灰白色,部分浅肉红色或无色透明,可见阶梯状断口和发育的解理,
玻璃光泽,含量约30%。
黑云母:黑色,小刀可刻动,小于0.2mm的火山灰呈尘点状紧密堆积,整
体呈浅灰色,瓷状断口,粗糙,含量约为2%。
定名:浅灰色晶屑凝灰岩
161 火山角砾岩
红褐色,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