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致密,硬度2.5-5.5,可见贝壳状断口,表面磨擦发涩,不污手,不吸水。 定名:黑色泥状炭质页岩
290 高岭石粘土岩
白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致密细腻,硬度很小,指甲可划动,略具贝壳状断口,手摸有明显滑感,舔之粘舌,吸水性强,但遇水不膨胀 定名:白色泥状高岭石粘土岩
293 油页岩
棕褐色,泥状结构,页理(层状)构造。
岩石致密细腻,硬度较小,可用指甲划动,手指磨擦有滑感,密度较小,有油脂光泽。
定名:棕褐色泥状油页岩
364 白云岩
灰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 泥基支撑,颗粒含量小于5%。
由小于0.005mm的泥晶白云石组成,结构均匀,具显微层理,小刀可划动,表面滴稀盐酸几乎不反应,但划下粉末可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含量约为95%。 白云石:灰白色,粒状,粒度小,有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与稀盐酸不反应,
但粉末反应强烈
定名:灰色泥晶白云岩
326 鲕粒白云岩
灰色,鲕粒结构,块状构造。
由鲕粒和粒间填隙物构成。硬度小于小刀,与稀盐酸不反应,但粉末遇酸起泡。
鲕粒:灰白色,部分淡红色,球、椭球或不太规则形,大小不均匀,以
0.5-1.0mm为主,边缘清楚截然,表面光滑。含量约70%。 粒间填隙物:灰色,致密,略有透明感,含量约30%。 定名:灰色鲕粒白云岩
317 燧石岩
黑色,隐晶结构,纹层状构造。 纹层由浅灰白或浅灰相间而成。
岩石由隐晶质SiO2构成,小刀可划出刻痕,致密坚硬,纹层分布较为均匀,宽度约在1-2mm之间,断口参差,暗淡无光泽。
两块岩石相撞击产生烧焦的气味,并有细微的火花产生。 定名:黑色隐晶燧石岩
334 鲕粒灰岩
灰黑色,鲕粒结构,纹层状构造。
由方解石质鲕状和粒间填隙物,小刀可划动,滴盐酸于表面剧烈起泡。
鲕粒:黑色,多呈球状或椭圆状,表面光滑,大小较均匀,在0.2-4mm
之间为主。含量约占总量的75%。
填隙物:呈灰色,颜色较鲕粒浅,致密,含量约占总量的25%。
定名:灰黑色鲕粒灰岩
344 竹叶状泥晶砾屑灰岩
棕褐色,泥晶砾屑结构,块状构造。
由方解石质碎屑物和填隙物组成,与盐酸反应剧烈,小刀可划动。
碎屑物:灰色,质地均匀,形状呈椭圆形或细长条竹叶状,大小约在1-4cm
之间,表面滴稀盐酸剧烈起泡,含量约为70%
填隙物:颜色呈褐黄色,含量约为30% 定名:棕褐色竹叶状泥晶砾屑灰岩
343 云斑泥晶灰岩
灰褐色,云斑泥晶结构,块状构造。 由云斑与泥晶组成,小刀可划动。
云斑:颜色呈棕黄色,其中白云石的含量较高,滴稀盐酸于上几乎不产生气
泡,大小不均匀,约在1-5cm之间,含量约为40%
泥晶:颜色呈灰色,其中方解石的含量较高,滴稀盐酸于表面有大量气泡,
质地致密含量约为60%。
定名:灰褐色云斑泥晶灰岩
355 泥晶灰岩
浅灰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 泥基支撑,但含量小于5%。
几乎全由0.005mm以下的泥晶组成,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含量在90%以上,结构均匀致密,孔隙变小,小刀可划动,表面滴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具纹层。
方解石:无色,粒状,粒度小,解理发育,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2.5-5.5,
与稀盐酸反应强烈。
定名:浅灰色泥晶灰岩
363 豆状灰岩
灰色,豆粒结构,块状构造。
由方解石质豆粒和粒间填隙物构成,硬度小于小刀,滴稀盐酸剧烈起泡。 豆粒:灰或深灰色,多规则球或椭球形,表面光滑,大小极不均匀,约0.3-5mm,
以大于2mm为主,内部呈同心状,核心极细小,多无法分辨。堆积紧密,含量约85%。
豆间填隙物:颜色较豆粒为浅,呈灰或淡灰色,致密,微透明,含量约15%。 定名:灰色豆状灰岩
三、变质岩
471 板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