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26: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各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①______、水、②______、生物、③______、地形等。 2.循环类型:④______、生物循环和⑤______物质循环。 3.循环目的:进行⑥______迁移和⑦______交换。

4.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⑧________和相互联系的⑨______。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10______的能力。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2)过程:植物提供?________,大气提供?________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________及无机盐,通过?________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_________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______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特点

(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____________的演化。

2.结果: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______。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____________的改变。

21 等?易受影响:包括生物、○?

(2)变化?

22??影响相对较小:如○

我的疑惑

1. 。

2. 。

3. 。

探究点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探究材料 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方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长496.3千米,平均深度大约为5 000米,其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349千米,深1 800米)和秘鲁的科尔峡谷(深3 200米),是天然水汽通道。还是奇异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科学家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该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奇特,地壳活动频繁。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植被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等负面环境效应,产生环境问题。 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植被破坏引起的环境问题 别称 表现 天然空气净化器 天然吸尘器 天然黏合剂、 绿色卫士 天然蓄水池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维持碳氧平衡 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空气质量下降,二氧化碳 浓度上升 温室效应加剧 枯枝落叶减少,土壤腐殖质含量下降,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阻滞径流, 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涵养水源 水旱灾害加剧;泥沙入河湖,保持水土, 河湖淤积;土壤肥力下降 天然滤沙器 防止水土流失 天然消音器 降低噪声 美化环境, 绿色美容师 调节小气候 绿色宾馆 野生动物栖息地 动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物种基因库 保留物种资源 1.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构成要素?它们通过哪些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结果怎样?

2.简要说明生物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考例探究1】 关于地理要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B.地理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C.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D.地理要素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 探究点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探究材料 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如下图所示:

1.材料中体现出的本质是什么?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哪些新功能,请你对比分析?

【考例探究2】 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虫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 探究点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探究材料 伐檀的悲剧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歌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芮城在山西西南端,黄河北岸。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

“坎坎”地伐呀伐,到了唐代,黄河流域成了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洛阳三月飞胡沙”,成了刘禹锡笔下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伐檀与水土流失、沙尘暴有必然的联系吗?人类破坏环境中的某一因素,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吗?

2.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考例探究3】 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 )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

(2)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 ) A.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 B.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

C.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 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大气 ②岩石 ③土壤 ④水循环 ⑤岩石圈 ⑥物质 ⑦能量 ⑧制约 ⑨整体 10有机物 ?叶绿素 ?热量 ?水分 ?光合 ?物质和能量 ?稳定 ?统一 ?其他○

21水 ○22岩石 各个要素 ?协调 ?地理环境状态 ○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1)主要环节: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2)图示:(如右图)

(3)意义: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及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考例探究1 D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通过物质迁移、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

探究点二

1.当环境改善后,藏羚羊的数量增加;而当环境恶化时,藏羚羊的数量减少,这样藏羚羊的数量就可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图中体现出的本质,即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2.

平衡功能 它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概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念 的能力 性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质 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备的平衡功能 举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生长发育 例 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考例探究2 A [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气候的变化会导致生存环境的变化,最终导致珊瑚虫的死亡。]

探究点三

1.(1)两者有一定的联系,这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的特征。

(2)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 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含义 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举例 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深居内陆的海陆位置的作用,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而由于气候干旱,使得这里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无不呈现出温带荒漠带的突出特征,形成温带荒漠景观(如下图)

功能 生产功能

考例探究3 (1)D (2)C [第(1)题,木材当燃料导致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故A为破坏森林。畜粪当燃料,造成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用草皮当燃料,破坏草皮,很容易确定B为牧业减产。C项只能是粮食减产,因为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广种薄收、肥力下降。第(2)题,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因生活能源不足而引起,故解决的着眼点还是解决生活用能不足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tv3t1h6ib553973044s2xc786b4hd00yu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