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题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 【答案】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和B2充分反应生成30gC时参加反应的B2质量应为:30g-20g=10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 A+B2=2C 32 2x 10g 30g
B.32
C.48
D.96
3210g? 2x30gx=48 答案:C。
点睛: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B2的质量,进而确定了B2和C的质量关系,然后依据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求解即可。
2.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是DNA水解的产物之一,其化学式为C4H5N3O,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胞嘧啶中含有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B.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5:3:1 C.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胞嘧啶是由胞嘧啶分子构成的,胞嘧啶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其中最小的微粒是电子,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5:3:1,故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
电子数,故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A。 【点睛】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NaClO是一种钠盐 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1)+x+(﹣2)=\;故A不正确;B、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金属钠与酸根组成,属于盐;含钠元素的盐可称为钠盐;故B正确;C、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故D正确;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4.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或纸张的数十倍。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制得的。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2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B在丙烯酸中原子个数比为3:4:2,元素质量比还应乘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子。故选C。
;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分子中不含分子,只含原
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实质是:2CO?O2【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反应后有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反应过程中过量的氧气分子,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题意;
D、由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燃2CO2。
6.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B.R一定为化合物 C.R中一定含有水 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所以某物质R常温下可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物质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R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原物质是纯净物且生成物中有水,故反应物中一定不含水;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题意“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说明R不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8.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a 8.4 X b 3.2 1.6 c 4.0 8.8 d 2.8 2.8
A.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1 B.d一定是催化剂 C.上表中X=3.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X=8.4+3.2+4.0﹣1.6﹣8.8=5.2,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8.4﹣5.2):(3.2﹣1.6)=2:1,该选项说法正确;
B、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