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5.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后a、b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c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 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A 4 待测 B 6 15 C 111 0 D 4 84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A和B的质量比为22:9 【答案】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9g,是生成物,生成B的质量为9g;C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111g;同理可以确定D是生成物,生成D的质量为80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11g-9g-80g=22g,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22g=26g。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6g,错误;C、生成A和B的质量比=22g: 9g= 22:9,正确;D、D物质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
B.待测值为22
D.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错误。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其中的C变为CO2气体,其中的H元素变为H2O蒸汽逸出,逸出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蒸汽。D.C+O2
CO2。12 g.由方程式可知12g碳和32 g氧气恰好反应,而给出的
氧气的质量是16g,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可生成22g.错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
11.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 A.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
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故选:D。
B.氢气
C.氯化氢
D.二氧化氮
12.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 A.H2 C.Na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饱和食盐水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碳酸钠,故选D。
B.Cl2 D.Na2CO3
1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36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选C
,故D错误。故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W 18 待测 G 1 26 H 2 2 P 32 12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待测”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详解】
A、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不正确;
B、W、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G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H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待测+26+2+12,因此待测=13g,反应后物质待测值W的质量为:18g﹣5g=13g,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15.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SO2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Na2SO3 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D.Na2S2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Na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S、O原子个数守恒,则X的化学式为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 B.b=6% C.c=17% D.d=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