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故D正确。故选C。
25.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A.由题中信息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3OH,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32;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3×2)=22:3 D.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选C
26.40%的甲醛(CH2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工业上可用甲醇(CH2O)氧化得到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5:18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其中A、C、D属于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H3OH+O2【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30×2):(18×2)=15:9,故B错误;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C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其中A、C、D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先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物质的种类,后解决相关问题。
一定条件2CH2O+2H2O;
27.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2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4.5 5 0.1 0.4 反应后的质量(g) 0 5 15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反应物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物质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故甲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丙、丁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B、丁的质量由0.4g,变为10g,不可能是催化剂;
C、由分析可知: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D、由分析可知: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故选D.
B.丁是催化剂 D.x=10
29.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 【答案】D
【解析】由题中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另一种物质,另一种物质中必定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题关键。
30.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
B.H2
C.NH3
D.HCl
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氯气,氢气为无色的无毒气体;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无色,不可能是氯化氢。故选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