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之大漠传奇之漠南、漠北与漠西蒙古
大漠传奇之漠南、漠北与漠西蒙古 漠南蒙古
17世纪初,建州女真兴起于赫图阿拉(辽宁新宾),控制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并逐渐向内蒙古草原进行扩张。蒙古察哈尔林丹汗(虎敦兔汗)雄踞一方,也有重新统一蒙古的雄心。位于后金和察哈尔部之间的科尔沁六部和喀尔喀五部,成为双方争夺的重要对象。
科尔沁部部长明安和喀尔喀部的锡伯、卦勒察两部曾参加反建州的九部联军,失败后科尔沁部嗣部长奥巴首先服于后金。林丹汗率部逾兴安岭攻奥巴,被后金军败于赵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喀尔喀五部中的锡伯、卦勒察两部也先后为后金和林丹汗攻灭,其余巴林、翁牛特、扎鲁特三部亦相继臣服于后金。后金还诱使作为察哈尔东部前锋的土默特、敖汉、奈曼、喀喇沁四部离林丹汗而附已,林丹汗势力日削。
1628年,后金兵大破林丹汗于锡尔哈、锡伯图、英汤图一带(内蒙古林西至克什克腾旗一线),林丹汗势力被逐出西辽河流域。
1632年,后金主皇太极会同归附的蒙古各部大举进攻林丹
汗。后金军冒雨西进,越兴安岭至达勒鄂漠(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若尔)。林丹汗不意敌军突至,渡上都河西奔,部众沿途散走十之七八。林丹汗逃至喀喇莽乃(内蒙古商都),闻追军将至,仓猝走归化城(呼和浩特),又西渡黄河而南。后金军在追击中飞骑散发布告,瓦解察哈尔部众。皇太极进归化城后,兵骑四出,俘获甚众,土默特余部亦降于后金。 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
1635年,后金军继续进攻察哈尔余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归降皇太极,并献上据说是当年元顺帝离开中原时带走的传国玉玺,鄂尔多斯部也为后金所并。至此,漠南蒙古遂被并入后金版图。从此,明朝失去北方屏障,边事越发不可收拾——“明未亡,而插先毙,诸部皆折入建州;国计愈困,边事愈棘,朝议愈纷,明亦遂不可为矣。”
漠南蒙古降顺后,向建州进“九白之贡”(白马八匹、白骆驼一头),表示臣服。从此,努尔哈赤安定了后方,打通了从西北进入中原的通路,拥有更为雄厚的兵源,占有更为广阔的地域,在战场上取得了更为优势地位。
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
15世纪末叶,铁木真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原来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6个
万户,分为左右两翼。喀尔喀万户属左翼,共十二部。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巴图孟克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赉尔珲。巴图孟克死后,内五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札萨克旗(即内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即外蒙古)。
清朝入关以前,喀尔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和清朝政府建立了联系。
1655年,清朝赐盟宗人府,并在喀尔喀设八札萨克,分左右翼,从而使喀尔喀蒙古与清朝中央政府的政治联系更加密切,土谢图汗衮布子察珲多尔济、车臣汗硕垒子巴布,札萨克图汗诺尔布及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各表遣子弟来朝”。此后,喀尔喀三部之间发生纷争。
1688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乘机向喀尔喀大举进攻,土谢图汗等猝不及防,拒战失利。沙俄趁喀尔喀战败,向其上层人物威逼利诱,要他们投降俄国以寻求保护。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喀尔喀蒙古举旗投清。
(1688年,噶尔丹配合沙俄,率军3万侵入喀尔喀地区特穆尔,大肆烧杀虏掠,使喀尔喀蒙古两面受敌。噶尔丹打败察珲多尔济汗,进攻额尔德尼昭哲布尊丹巴,又出兵克伦河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