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1 . 我能正确地选择出加线词语的读音。 tán dàn
(1) 那个弹( )琴的姑娘到底是谁呢? 小明的玩具枪里有许多圆形的子弹( )。 lèyuè
(2) 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快乐( )的节日,我盼望着那一天早点到来。 小音乐 ( )家扬科死得很悲惨。 chuán zhuàn
(3) 《水浒传》( )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那窗口里,不断地传( )出好听的琴声。 fēn fèn
(4) 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 )外清明。 学生的分( )数不能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jì xì
(5) 弹琴的小姑娘的脖子上系( )着红领巾。 你的成败关系( )着班集体的荣誉。 jīn jìn
第 1 页 共 6 页
(6) 紫禁( )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我禁( )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二、填空题
2 . 注音并组词。
陪(________)__________ 脸(________)__________ 眸(________)__________ 咂(________)__________ 汛(________)__________ 挽(____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__ 谴(________)__________ 惰(________)__________ 衡(________)__________ 3 . 按要求写词语。(至少写三个) 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 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 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 . 默写古诗《泊船瓜洲》,并写出朝代和作者。 泊 船 瓜 洲
朝代:((_______))作者:(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
5 . 联系课文解读句子。
第 2 页 共 6 页
,
1.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1)朗读这句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的语气,需要重读的两处是__________。 (2)从这句话看出盲姑娘不但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是难得的知音啊!
四、现代文阅读
训练9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
第 3 页 共 6 页
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2007年第11期,有删改) 6 .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
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男孩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