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力的概念、三种常见的力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8:41: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案正标题

一、考纲要求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

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3.掌握胡克定律.

4.会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知识梳理 1.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特点

①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②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

①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②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2.弹力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弹力

①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②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胡克定律

①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②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3.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挤压作用;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大小

①滑动摩擦力:F=μFN; ②静摩擦力:0

三、要点精析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3.几种典型接触弹力方向的确认: 弹力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球与面接触的弹力 球与球接触的弹力 4.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3)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①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②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5.“弹簧类”问题模型

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四个特性: (1)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 (2)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重力可视为零.

(3)弹簧既能受到拉力作用,也能受到压力作用(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受到拉力作用,不能受到压力作用.

(4)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到力的作用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

弹力的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和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产生的弹力立即消失.6.滑轮模型与死结模型

(1)死结模型: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

中的张力不一定相等.

(2)注意:轻质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而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7.静摩擦力

(1)有无及其方向的判定方法

①假设法:假设法有两种,一种是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看所研究物体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另一种是假设摩擦力存在,看所研究物体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状态法: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具有可变性.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牛顿第三定律法: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2)大小的计算

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

②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

四、典型例题

1.(2014·1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广东·

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A

【解析】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因此M处受到的支持力垂直于地面竖直向上,N处受到的支持力过N垂直于P斜向上,A项正确,B项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接触面与相

N处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C、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因此M处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D项都错误.

2.如图所示,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边长相等,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 B.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 C.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D.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答案】A

【解析】先以盒子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无论上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g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g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因此小球不需要盒子的左、右侧面提供弹力,故选项A正确.

3.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把A、B两个物体挤压在竖直的墙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物体对A物体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下 B.F增大时,A和墙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

C.若B的重力大于A的重力,则B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墙对A的摩擦力 D.不论A、B的重力哪个大,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墙对A的摩擦力 【答案】AD

【解析】将A、B视为整体,可以看出A物体受到墙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方向向下,A正确;由于A、B两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可知B错误;A和墙之间的摩擦力与A、B

搜索更多关于: 力的概念、三种常见的力4 的文档
力的概念、三种常见的力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u0xb5ma5y667gj1z1t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