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56: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xiaoxue.xuekeedu.com

专项部分 古诗文

一、课内古诗

春 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

处 处 闻 啼 鸟 。 夜 来 风 雨 声 , 花 落 知 多 少 。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释】①眠:睡觉。 ②闻:听见。③啼鸟:鸟鸣。④夜来:昨夜。

【诗意】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鸣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花儿。

【赏析】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声。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是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xiaoxue.xuekeedu.com

【作者简介】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① 村居:住在农村。

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③ 醉:迷醉,陶醉。 ④ 散学:放学。

⑤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把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

xiaoxue.xuekeedu.com

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纸鸢。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作者简介】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注释】①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②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④ 欲:想要。⑤ 捕:捉。⑥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全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在手上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

xiaoxue.xuekeedu.com

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作,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小 池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②惜:爱惜。③细流:细小的流水。④照水:倒映在水面。⑤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⑥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诗意】泉眼悄无声息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词句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人教版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u1ef619yi86wqv5qtz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