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交往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6.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十二.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1. 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好奇 好问 好探究 好模仿 2. 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3. 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形
内隐学习是在偶然的、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尤其是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产生的,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学习活动能自发进行,无需耗费心神 4. 经验学习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 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 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7. 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第四章 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
一.
韦纳受到海德尔的影响,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韦纳提出了三维度归因论:因素来源 稳定性 可控制
稳定性程度与可控制性 - 6 -
了情境归因、性格归因
二.
性 控制点位
置 内部的 外部的
三.
稳定性 可控的 / / 不可控的 能力 任务难度 不稳定性 可控的 努力 / 不可控的 身心状况 运气 “迁移”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第五章 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一.
幼儿学习中的差异: 学习方式学习类型差异——邓恩夫妇
适宜性教学——年龄适宜、个别差异适宜(填)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二.
一.幼儿社会性: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变化的历程
二.
社会能力的构成★(填、选):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能社会能力的价值(简)
1.2.
力、社会适应能力
三.
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感情、人格的积极发展社会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 7 -
和心理健康
3.四.
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简)
1.
①.
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
要因素之一
②.
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观点采择:幼儿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
③.
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
因素
2.3.4.五.
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简)
①.②.③.④.
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
1.2.
教师应知道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 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 教师还要给予分组配对的指导
六.
社会测量法——同伴关系测量的重要手段
1.2.3.
同伴提名法 同伴行为描述法 同伴等级评定法
七.
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
- 8 -
1.
受欢迎者 2.被拒绝者 3.被忽略者 4.有争议者 5.
一般者
八.
科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建立了儿童道德1.前习俗道德水平 2.习俗道德水平 3.后习俗道德水
认知发展的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平
九.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简)
1.
情感支持性原则
①.②.
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 积积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
2.3.
行为实践原则 榜样作用原则
①.②.
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
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赠大 教师自身态度的一致性 幼儿园园内教师间的一致性 家园一致性
要组成部分
③.4.
一致性原则
①.②.③.
5.十.
随机教育原则
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 2.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
- 9 -
幼儿社会行为的评定
1.
第七章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
一.
吉尔福特,1950年,《创造性》提出创造力包括:流畅性、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
1869年,高尔顿,《遗传与天才》 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简)
1.
灵活性、独创性
二.三.四.
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好好奇心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前提 ....
奇心
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阻止自己的“材料” 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 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2.3.4.五.幼儿创造性学习: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填)
六.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简)
1.2.3.4.
创造性学习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幼儿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
七.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灵
- 10 -
活性、独特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