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我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背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8 10:42: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到了积极作用。慧远曾广求西域、印度梵文典籍,“葱外妙典,关中胜说,所以来兹士者,远之力也。”慧远还潜心于整理编撰佛经,并自撰《法胜论》等著作,以致西方高僧罗什见而叹曰:“边国人未有经,使暗与理合,岂不妙哉”。慧远高居庐山36年,一心弘法,“风流天下闻”,以致四方僧俗不邀而至,其中既有慧观、僧济、法遇、昙微、昙邕等高足,也有慧安等同门师友,还有一些怀才傲物的文人名士等。在慧远和众多僧众的苦心经营下,庐山佛徒数量大增,声誉日隆,以致“外国众僧,咸称汉地有方乘道士,每至烧香拜佛,辄东向稽首,献心庐岳。”慧远由此几乎成为庐山的象征,其创立的净土宗为我国佛教十大宗派之一,远播朝鲜、日本。从慧远开始,庐山成为我国当时的三大佛教中心之一,从而奠定了庐山在众多佛教山林中的地位。

无庸置疑,宗教名山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是众多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掘这些宗教名山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保护和开发它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然,诚如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们从其他的角度去研究,还可以发现宗教名山形成的更多渊源。

搜索更多关于: 我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背景 的文档
我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u68z06eva670et7bbf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