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备战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3:16: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3.A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后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便成为闭塞湖。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逐渐咸化,水位不断下降。

14.C近年来,由于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入湖水量大大减少,水位持续下降,“鸟岛”便与岸相连为半岛。

15.D河流是发育于山谷地区,山谷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水流的流向由高向低,D河流注入湖泊,为咸水湖,与青海湖相似。A湖泊的水流入河流,为河流的补给水源。B、C两湖泊为淡水湖。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A处地形区的名称以及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至少答出三项)。 (2)分析B处地形区的成因以及B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分析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1)秦岭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800 mm等降水量线等。

(2)B是渭河平原,是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

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

5

灌溉便利,土壤肥沃;②暖温带,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期。

限制性因素: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②年降水量较少。 (3)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原因:①自然原因: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多暴雨;气候干旱。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等。

17.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答案:(1)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渭河:地势西高东低。 (2)流速降低;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3)a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1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山东频道2013年7月29日电 横跨中国9省区的黄河百年来在其尾闾黄河三角洲地区向海洋方向冲积出近800万亩的未利用地,为中国这个最后待开发大河三角洲“储藏”发展空间。截至目前,黄三角地区已有20多万亩的未利用地得以开发利用。据山东省发改委摸底,黄三角地区未利用地总体规模为792万亩,其中,适宜开发的482万亩。统计资料显示,黄三角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近45%。

6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 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材料三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 (3)黄河三角洲是最年轻的陆地之一。根据流域发展状况推测该三角洲今后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3500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

(2)本区域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能源丰富;本区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

(3)变化趋势:增长速度减慢。

原因:①中游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②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③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加,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7

备战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u6bm73tnd6rgfk15sw18xzko02xoc00fx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