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之美的体现策略探究2500字
数学与世上万物一样存在着自身所具备的真、善、美。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自己追求数学教学之美的行为大胆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自己欣赏数学教学中各类事物的同时引领学生学会挖掘与欣赏数学之美。
数学;美;形象;简洁;悬念
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斯说:“那里有数学,那里就有美。”它不仅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而且是一件件光彩夺目的艺术品,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因此,在初中数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初中数学中的生活之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形象之美
初中数学教学中拥有大量的图像、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具有明显的形象美,需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去发现与把握,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感受。 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第一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这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就是将初中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询问学生:“同学们,可以说我们生活在立体图形的世界中,大家能否说说现实生活中都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学生就会进行联想,会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房屋、大树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立体图形。此时,教师可以举出例子,“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它们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性,从外观上看也具有十足的美感,这些例子图形具有明显的形象之美。”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就能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的美,进而对初中数学中的形象之美有深刻的认识。 在《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生活中出现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去欣赏平行线的美。换言之,教师就是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学概念和形象的美,使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的生活之美。
二、简洁之美
数学所具备的简洁之美往往表现在数学能用符号、公式等简洁的方式对复杂的对象进行简洁地描述,其中所蕴含的深奥现象往往随之被简单的道理所诠释,这是所有教师、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效果. 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一开始便会接触到的. 细数初中数学中包含的诸多语言符号,代数式绝对是其中最为典型与杰出的代表,数学研究的过程以及数学的表达方式因为有了数学符号语言而变得更为简洁有力。
如果用文字来表达一个数(x)的3倍与其平方的和会令人觉得繁复冗长,但是如果用代数式来表达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3x+x2”这样一个简单的算式就将其表达得既准确又简单。再如“y=a(x-h)2+k(a≠0)”这一简洁明了的二次函数顶点式将各种类型的二次函数都囊括其中了,这是极其巧妙的。文字性表述在这样简洁明了的代数式表达中被大大化简,数学的抽象化在这样化繁为简的数学语言表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数学语言所特有的简洁美也因此得到充分的?w现。 三、悬念之美
文学中的小说以设置悬念见长,在开头先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画面、出人意表的事件、叫人揪心的矛盾、令人关注的悬念、发人深省的问题,然后一步步去描写、讲述、展开、解
答、思考;或者在最后留下一个无结局、无论断、无答案、无终点的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求证、去追问、去体验。照米兰?昆德拉的说法:小说家的才智就是把一切肯定变成疑问,教读者把世界当成问题来理解。 这种现象,在数学中绝非少见。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从一个看不出任何端倪的方程式开始,运用各种方法,一步步求解,最终得出一个清楚明白的结论。而数学的乐趣,在于人们抱着探求事实真相的态度,满怀好奇的求解过程和最终真相大白时的快感。这一点,和人们读悬疑小说所产生的感觉是相似的,难怪有人说,世界本身就是个未知数,而文学本身就是探索世界之谜的方程式。 四、逻辑之美
提起逻辑,就不能不提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复杂的人物关系,缜密的故事情节,引得至今仍有大量学者终生考证,乐此不疲。
《红楼梦》迷人之处在于由卷初一首诗开始,章回紧扣地发展下来。优美的数学也是在一个宏观的概念之下,经由严谨的论证,简单有力地表达出来。数学规律就如《红楼梦》,由一些基本定理出发,雅洁、鲜明地表达出来。大多数的数学论文都是艰涩难懂,有些却能令人留连再三。牛顿三大定律,非常简单,但可以解释非常繁杂的现象,如天体运行的规律。这就是数学家的口味,不够严谨,经不起推敲,就不入法眼。 五、和谐之美
对称、序列等在数学学习中都会展示出其特有的和谐之美感,比如黄金分割、勾股定理这些初中数学知识无一不展现着数学的和谐美。
在数学和谐美的叙述上,很多数学大家的观点都显得尤为精彩。例如,张文俊教授就将对称序列、几何与三角、代数与分析之中所表现出的和谐美在《数学欣赏》这本书中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描绘;张奠宙教授在《情真意切话数学》中更是将数学和谐美的描绘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用颇具层次感的美观、美好、美妙以及完美这四个词对数学之和谐美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六、追求真理
数学史形成与发展这一漫长的过程处处凝聚着先人不断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与欣赏的也正是这种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科研精神。
比如,从自然数到分数,再到有理数,最后到实数这一不断发展的数系扩展中,人类追求真理的精神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处处都有显著的体现。再比如,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告诫学生,举出相反的例子即可证明命题的错误,但是在说明命题正确时却需要用一定的办法来证明它成立才行,一些随意的做法往往是无法确认命题正确的。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追根究底的一种理性追求与思维方式,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股精神与追求才能保持长足的进步,这也是我们应该好好欣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许秋燕.论初中数学教学之美[J].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17(12). [2]高惠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之美[J].神州,20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