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分布极广
b.形态差异极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等形态; c.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进行产氧型光合作用; d.具有原核生物的典型细胞结构;
e.营养极为简单,不需要维生素,以硝酸盐或氨作为氮源,多数能固氮,其异形细胞(heterocyst)是进行固氮的场所;
f.分泌粘液层、荚膜或形成鞘衣,因此具有强的抗干旱能力; g.无鞭毛,但能在固体表面滑行,进行光趋避运动;
h.许多种类细胞质中有气泡,使菌体漂浮,保持在光线最充足的地方,以利光合作用。 16.真菌及其特点?
真菌(fungi;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真菌是分化较为复杂的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真菌独立于植物和动物之外, 成为微生物的一个类群。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
真菌具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首先,它们是真核生物,有明确的核膜包围着细胞核,通 常在一个细胞内可以包含多个核,这一特点在其他真核生物中是不常发现的;其次,它们是异养型微生物,靠吸收方式获取营养,即细胞表面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可溶性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不同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同于原生动物的吞噬作用;再次,真菌中多数是丝状个体,没有叶绿素,所以很容易与藻类区分。此外,如真菌的孢子繁殖,特殊的组织结构,以及形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都有具特点。 17.简述革兰氏染色机理。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
退成无色。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此法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18.简述古细菌与真细菌的区别。
特征 大小 细胞核 共价闭合环状DNA 细胞壁 膜脂 基因组 RNA聚合酶 核糖体
古生菌 1μm 原核 有 真细菌 1μm 原核 有 有,肽聚糖和胞壁酸 酯键连接 环状染色体和质粒 1种,4个亚基 70S(30S、50S) 有,缺胞壁酸、DAP、D-氨基酸 醚键连接 环状染色体和质粒 几种,多个亚基 (9~12个) 70S(30S、50S) 9
起始氨基酸
甲硫氨酸 甲酰甲硫氨酸 第五章 病 毒
一.是非题
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 ) 2.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双链DNA和双链RNA。( × ) 3.一个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 )
4.植物病毒侵入依靠细胞受体吸附。( × )
5.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 ) 6.(+)DNA即是与mRNA序列互补的DNA。( × ) 7.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 )
8.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 9.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病毒的专一性很差。
二.填空
1.病毒是侵害各种生物的分子病原体,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而亚病毒包括__类病毒__、_拟病毒___和__朊病毒__。
2.毒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__核酸__和___蛋白质___,有包膜的病毒还含有__脂类___和__糖类___,病毒对大多数抗生素__不敏感__,但对干扰素___敏感___。
3.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为___ 球状 _、___ 杆状___和____复杂形状___等几类,病毒壳体的结构类型有__螺旋对称壳体__、___二十面对称壳体___和___复合对称壳体__。
4.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___ssDNA__、___dsDNA____、___ssRNA___和____dsRNA___4种。
5.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_两类,其中结构蛋白包括___壳体蛋白____、___包膜蛋白____和___存在毒粒中的酶______。
6.裂性噬菌体以裂解性周期进行繁殖,从生长曲线上可将其分为___潜伏期__、___裂解期_和___平稳期______三个时期。 7.病毒是严格的_活细胞内寄生_,它只能在__活细胞___内繁殖,其繁殖过程可分为__附着_、___侵入___、___复制(增殖)__、___成熟 和__裂解___五个阶段。
8.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形式即___游离态___、__整合态____和___营养态___。
9.动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有__泡膜移位___、__泡膜融合___和__内吞___等方式。 三.名词解释
1.噬菌斑:当寄主细胞被噬菌体感染后细胞裂解,在菌苔上出现的一些无色透明空斑(负菌落)。
2.病毒:一类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3.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上,并可长期随寄主DNA
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能够完成增殖周期,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4.溶源菌: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5.类病毒:类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传染的致病因子,只含有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没有蛋白质
壳体。
6.拟病毒:又称为类类病毒,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病毒粒子中的小的环状RNA分子。
7.朊病毒prion: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小分子无免疫性的蛋白质分子。是疯牛病,羊搔痒病的病原体。 8.溶源性: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菌,溶源菌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如自发裂解、诱发
裂解、免疫性、复愈等称为溶源性。
10
9.包涵体:病毒侵入寄主后与寄主细胞蛋白形成的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颗粒体。
10.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该种曲线反映出三个重要特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微生物之处?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迄今仍无一个科学而严谨的定义。 病毒的特点: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2.病毒结构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p85-86
3.何谓一步生长曲线?为什么会产生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把在对数期生长的敏感细菌悬浮液与适量的噬菌体混合避
免几个噬菌体同时侵染一个细菌细胞。经数分钟吸附后,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该噬菌体的抗血清,以中和尚未吸附的噬菌体。然后再用培养液进行高倍稀释,以免发生第二次吸附和感染。在一定时间内,每隔数分钟取样作效价测定。以效价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即为一步生长曲线,它可以反映每种噬菌体的三个最重要的特性参数: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在吸附后的开始一段时间内(5~10min),噬菌斑数不见增加,说明噬菌体尚未完成复制和组装,这段时间称为噬菌体的潜伏期。紧接着在潜伏期后的一段时间(感染后20~30min),平板中的噬菌斑数突然直线上升,表示噬菌体已从寄主细胞中裂解释放出来,这段时间称为裂解期。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称为裂解量。当宿主全部裂解,溶液中的噬菌体的效价达到最高点时称为平稳期。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填空
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碳源___、__氮源__、__能源__、___无机盐___、__生长因子__和____水___。
2.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提供碳素来源__和__能量来源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糖类_、___有机酸_、__脂类_、__烃__、__ CO2及碳酸盐__等。
3.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蛋白质_、_铵盐_、_硝酸盐__、_分子氮__、__酰胺_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__玉米粉__,它有利于___菌体生长___;迟效N源如__黄豆饼粉__、__花生饼粉_,它有利于___代谢产物的形成______。
4.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__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_、__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_____ 、_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__ 和 _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_。
5.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光能无机自养型__、__光能有机异养型__、_化能无机自养型和_化能有机异养型_。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_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_。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维生素_、__氨基酸_和__嘌呤及嘧啶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__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_、_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_、_为合成核苷、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__。
7.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_、_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_、_物理、化学条件适宜_、_经济节约_和__精心设计、试验比较_。 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_调节培养基的pH值___。
11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单纯扩散__、__促进扩散__、_主动运输__和___基团移位_,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___主动运输__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过_基团移位__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10.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_营养物质本身__、__微生物所处的环境__和___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___。
11.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蛋白胨__和__牛肉膏__等,无机氮源有__硫酸铵__和_硝酸钠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豆饼粉__等作为有机氮源。
12.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 基础培养基 、 增殖培养基 、 鉴别培养基 和 选择培养基 四种类型。
二.是非题
1、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 ) 2、EMB培养基中,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 ) 3、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 ) 4、被动扩散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 )
5、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 ) 三.名词解释
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生长因子: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 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称为碳源。 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
碳氮比: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的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由化学成份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内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或去除某些营养物质以抑制杂菌。
加富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营养物质,以供少数特殊需要的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富集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别的营养要素以增殖少数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化能自养: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氧化还原态无机物获得能量的微生物。
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为能源和碳源的微生物。
光能无机营养型Photolithotroph:或称光能自养型。这是一类能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微生物。
光能有机营养型Photoorganotroph:或称光能异养型。这类微生物不能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需以简单的有机物酸、醇等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溶质在运送前后分发生分子结构变化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四、选择题
1.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 B ) A 5:1 B 6:1 C 40:1 D 80:1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 )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 )培养基 A 基础培养基 B 加富培养基 C 选择培养基 D 鉴别培养基 4.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D )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维生素 5.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D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