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
三、活动 “火山”喷发了 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4. 岩石也变化
教学目标
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科学知识
1. 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 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9 3、讲述: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
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成。
5. 走近矿产
教学目标
1. 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 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 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
情。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 了解矿物 1、出示: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
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
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结果等。 3、教师给予相关提示:
方法提示:观察前,告知学生一些常识,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安全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
10 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三、活动 推测煤的形成 1、阅读资料
2、分析推断,煤的形成。
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 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1. 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 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 让学生展开讨论: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
4. 明白: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教材最后安排学生 五、拓展
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
活的影响。
6、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1 1. 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 继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
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2. 意识到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
1.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 了解围湖造田的利弊。
教学准备
课前布臵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在改变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中,除了各种自然力量外,还有人为的力量,请大家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
2、学生回答。
3、过渡:人类的活动只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吗?有没有其它的影响?
二、阅读指南车信箱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 2、组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传阅、交流。
3、宣读介绍人类改变地表的典型事例,或者相互交换、传阅
12
相关推荐: